玉米的身世更新了:原来它有两个“祖先”
但是,一位叫芭芭拉·麦克林托克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特殊现象,在杂交试验中,有一些基因会改变自己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就像是在基因组上跳来跳去一样。这种跳跃还会影响玉米籽粒的颜色。当特殊的基因“Dissociator”(Ds)发生“跳跃”的时候,玉米籽粒中合成花青素的基因就会打开,这些玉米籽粒就会变成彩色状态,而且基因是否会...
跌宕起伏的玉米“身世”之谜
1931年博士毕业后,他敏感地意识到,因为技术手段的限制,玉米可能并不是一个最理想的遗传学研究材料,当时遗传学研究有两个重镇,一个是琼斯在康奈尔大学领导的玉米研究,他的学生中还有后来因为玉米转座子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的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如图1);另一个就是摩尔根在加州理工学院领导的果蝇研究。比德尔来到加州理工...
非病毒性CAR-T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诺贝尔奖获得者遗传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McClintock在20世纪40年代研究玉米籽粒颜色变异时,最初发现了基因组中存在移动序列。玉米中的这些“跳跃基因”当时被称为转座因子(TE)或转座子。TE分为两类,逆转录转座子和DNA转座子。逆转录转座子使用RNA中间体通过复制粘贴机制移动,代表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的转座...
无意外的进化
玉米籽粒显示C籽粒色素沉着位点的杂色表达,来自McClintock于1951年首次公开展示她在转座控制元件方面的工作。图片来源:由美国哲学学会芭芭拉·麦克林托克论文提供这些特征与植物基因组中不同位点的“不稳定”遗传决定簇有关。麦克林托克发现,不稳定的基因座携带的遗传物质插入与以前发现的任何遗传物质都不同。她...
玉米起源进化的“世纪之争”——技术进步和学科交叉如何解决重大...
1939年,比德尔针对芒格尔斯多夫的观点,公开发表了针锋相对的看法,认为玉米是单起源于大刍草,这主要基于他在康奈尔大学读研究生时候做的一个玉米和大刍草杂交群体观察到的结果。他的导师爱默生告诉他,一个基因就可以改变野生玉米籽粒坚硬的外壳。他进一步推测可能只需要4到5个基因的改变就可以使得大刍草驯化为玉米。彼时,...
“偶像派”与“实力派”兼具的玉米是如何炼成的?高颜值的外表竟然...
后来,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不仅会影响玉米叶片的颜色,还会影响玉米籽粒的颜色(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例如,当某个基因发生跳跃时,玉米籽粒中合成花青素的基因就会打开,这些玉米籽粒就会变成彩色。而且,基因是否会发生跳跃还会受到其他基因的控制。从“垃圾DNA”到“淘金胜地”20年前的教科书对于DNA序列功能的阐释还停留在“编码DNA”和“非...
医学史上的6月16日:第三位获诺奖的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出生
1941年6月,麦克林托克进入美国纽约长岛的冷泉港实验室,正式开始了她的研究探索。此前,她早已发现,在印度彩色玉米中,籽粒和叶片往往存在着许多色斑,色斑的大小或出现的早晚受到某些不稳定基因或“异变基因”的控制。根据对这种现象的研究,麦克林托克提出了著名的“转座因子”的概念。
第1902回:女中豪杰孤军奋战,跳跃基因玉米夫人
今天,麦克林托克的故事或许已不再陌生,她已成为近代生物学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人物。人们将她视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奇异女子,不追求一般女性想要追求的传统目标,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科研上,她的大半辈子都很孤独。冒着酷暑,她在玉米地里细心观察幼苗和籽粒,多年如一日,忍受着学界的不解与嘲弄,在孤独中前行,这份...
想要“高颜值”玉米,来这里找跳跃基因吧
玉米籽粒颜色变化的困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五颜六色的“花玉米”。在普通人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因为吃起来口感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半个世纪前,美国科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却对此感到困惑,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最终发现了“跳跃基因”,也就是转座子。她也凭借着对转座子的开创性研究获...
玉米的种类为何如此繁多?
科学家发现,玉米身上任何一个不同的特点都可能是遗传变异的产物,即使一个基因的单一位点发生变异,都有可能产生巨大的区别。所以,科学家绝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差异,如果经过深入研究,有可能做出一项重大科学发现,甚至顺便获得一项诺贝尔奖,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McClintock)正是这样一位爱钻研的美国生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