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要“四读”|诗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所谓“持人性情”,既要求诗人所秉持的创作态度,要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同时亦强调诗所传达的价值理念,应有益于世风人心,“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正因为《诗》的独特内涵和作用是“言志”,即感物吟“志”,述“志”作诗;因而《诗》的核心价值则是因“情”启“性”,因势利导,启迪心灵,开发智慧,开掘“性灵之奧...
全文丨文明交融论——基于突出特性与价值立场的中华文明新主张
彰显着以人为本、守正创新、交流互鉴、命运与共、和合共生等价值主张,倡导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超越历史、文化以及地缘和制度的差异,自立、自强、自生、自觉、自为,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美好未来奔去。
颜炳罡:仁义的普世价值与王道政治的情理支撑
作为儒家的核心价值,仁义体现着人的基本尊严(良贵),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由是决定了它在人类文化中具有不容置疑的先在性与至上性。因而,在王道政治模式下,仁义是比民主、自由、平等更根本、更普遍的价值存在。一、仁与义的不同指向与功能互补仁,有的学者认为在甲文中已经出现。据有关专家释读,甲骨文中的仁...
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所到之处,鲜见和平与进步,倒是在文明的冲突中弥漫着硝烟、战乱和民族伤害。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主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着眼于全球化发展大势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而提出的普遍性价值,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国情,具有承继性、创新性、包容性、时代性、先进性等特征,是对...
【理响中国】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蕴
价值基础:“共同价值”而非“普世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而非“西方普世价值”。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首次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此后,他在许多国际场合,提及并深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的逻辑向度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对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和资本主义所谓的“普世价值”的强烈批判与解构过程之中,是揭示社会主义运动和发展规律、指导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实现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自诞生之日起,科学社会主义就以实现全人类解放、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价值目标。这也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自身具有摆脱狭隘的地域性...
专访孙国东|《阐释政治哲学》——任何主流意识形态都有可较真的...
我们知道,十余年前,中国曾出现了“普世价值之争”。其争论的实质,是因为一方把西方对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价值的规范性要求的理解及其相应制度和实践模式的理解为“普世价值”,他们在实质上以西方“政治价值观”“绑架”了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政治价值。另一方为了对抗这种西化论调,毅然决然地否定了“普世...
塞尔维亚成为首个同中国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欧洲国家,再看全球...
中国倡导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打破这一偏见的最好实例,中国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的价值内涵,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所谓“普世价值”的狭隘历史局限,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从安全观看...
中国代表呼吁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聚焦共同发展
如今,打着“普世价值”旗号的干涉介入、挑拨煽动又制造着新的冲突与对抗。中方主张,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各国既要有让自身文明焕发勃勃生机的豪情,也要有容得下其他文明发展的雅量,还要有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远见。张军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进互信是国家间关系保持稳定和良性互动的基本前提。最近,沙特...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构想和行动方案
无论是试图通过构建“普世价值”消除文化差异,还是试图通过建立“世界国家”消除国家间冲突,都是试图通过消除文明的历史差异而实现永久和平的世界理想。这种世界理想是西方历史上形成的价值观在当代新自由主义理论中的翻新和活化,具有明显的西方优越论和意识形态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