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宪群:先秦秦汉国家形态和国家治理的历史演变
春秋初期的国家可以视为“西周国家瓦解后的残余”,例如列国的大族多是在西周晚期和春秋中期受封和发展起来的,甚至受封的礼仪制度也与西周大体相同。虽然周天子权力日渐衰落,但从“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等记载看,其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仍被普遍认可,列...
黄熙 郑熊:略述荀子的道法自然观——兼论荀子思想以道释儒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其人性论上为突出人性自然;表现在政治上,主要突出无为。二、《荀子》中“道法自然”观的具体体现虽然荀子未明确提出“道法自然”观,但是通过他自身的言论,可以从中窥见一斑。荀子的“道法自然”观与其说是他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倒不如说是荀子在道家“道法自然”观影响之下形成的一种思维范式,指导他对...
赵丛苍 祁翔:功能冲突论视域下先秦冲突的军事考古学观察
“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崩溃,旧权威衰落而新权威结构尚未建立,当神权和王权逐渐淡出盟誓中心后,受权威结构、诚信因素和利益驱使的不稳定影响,盟誓质量和联盟稳定度不容乐观。盟随势迁,屡盟屡毁的现象并不少见。换言之,纷争可能通过盟誓告一段落,但是矛盾往往没有彻...
姚裕瑞: “特意”与“共予”——荀子如何理解人的偏好与共识
而这样做的后果,既在政治上取消了君臣上下的地位差别,致使君威不行(“不威”)、政令不施(“赏罚不行”),也在经济上瓦解了以“因能”为依据的差等分配,迫使有效的动机和荣誉的激励价值成为不可能: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与百姓均事业,齐功劳。若是则不威;不威则赏罚不行。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
春秋无义战——其实是分封制开始瓦解的表现
所谓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实际上表现的就是周天子所享有的对礼乐制度的制定权以及他们通过这一套制度对社会的统治权。西周灭亡以后,由于周王室的力量受到严重的削弱和打击,礼乐制度终于开始松动和崩溃。春秋无义战中的"战"对应的是春秋争霸,这一时期的战争主题就是争霸,所谓的争霸争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政治话语权、...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表现在哪里?
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明分封制的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的崩溃。
一只来自河南的鹤,飞进了故宫
西周灭亡、进入春秋,旧的政治秩序和礼乐制度土崩瓦解,正如当时周王朝的士大夫在诗中所言:“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国历史从此进入空前绝后的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时代。
从制度到思想——赵世超的史学研究之路
通过《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赵世超分析了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历史条件。他认为,以礼乐制度为核心的古典专制主义瓦解,而新的中央集权式的专制体制尚未成熟,为战国学者的自由著述、讲学保留了空间。到了秦汉时期,新的集权统治逐渐完备,独尊儒术出现后,百家争鸣产生的环境便不复存在了。
《乐经》重现 “六经”团圆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二,李斯《谏逐客书》)可见,“郑卫之音”在秦地已经广泛流行了,所谓“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对于孔子而言春秋时期周朝的礼乐制度瓦解了,雅乐体系破坏了。但...
历史-2020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新课标卷)
法家思想迎合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排除A;春秋时期,宗法、分封、礼乐制度逐渐瓦解,礼崩乐坏,礼并未被诸侯国严格遵循,排除B;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25.D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先秦儒生仅仅是‘士’的一员,孔孟也不过是诸子之一”“到了两汉,儒生的身份由‘士’变成了‘士大夫’”并结合所学可知,先秦时期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