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律》看唐代礼法合一的表现
从唐代的《唐律疏议》完备的法律体制来看是比较符合当代“以人为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唐律礼法合一的鲜明特征是“伦理道德思想”也就是说礼其实是居于法之上,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一些有积极促进意义的伦理道德融入社会发展中以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唐代“宽仁治天下”的社会治理思想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一系列法...
罪刑法定与非法定的和合
成熟的、定型的中华法系罪刑制度和原则是法定主义和非法定主义的和合,这是礼法合一的表现,或者说,是儒法合流的产物。以撰写7大卷《中国科技史》巨著闻名于世的李约瑟博士,对中国古老的扑朔迷离的礼法文化也有着独具慧眼的见解。在《四海之内》一书中,他写道:“中国人有一种深刻的信念,认为任何案件必须根据它的...
??张文显|中华法系的独特性及其三维构造
中华法系绵延不断,不仅表现为其载体上的一脉相承性,也表现为载体背后法治思想、法治理念的一脉相承性。例如,无论朝代更迭、制度变迁,许多不同时期的律法中均体现出了以民为本、礼法并用、明德慎罚、矜老恤幼等法治思想。法治思想在历史维度下的延续性与合理性,塑造了中华法系独特的精神气质,也使许多制度在今天仍...
陈宝良,刘国敏:明朝人的礼观念及其行为实践
认为是人生社群“不可一日不依循社群之共同礼仪”;[15]或将礼视为一种“社会身份和等级秩序”;[16]或将礼教视为“适宜的社会行为,不仅仅是社会的习惯,而且还是深藏于一切之中的生活法则的社会表现”。
潘祥辉|使于四方:先秦“行人”的媒介属性及传播功能
所谓“九仪”就是诸侯百官尊卑的具体表现,“命”即“爵命”,“爵命”即是等级,等级中体现的就是“礼法”。“凡诸侯之王事,辨其位,正其等,协其礼,宾而见之”(《周礼·大行人》)。大行人在不同的朝聘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对象,适用和采纳不同规格和程序的礼仪,这种执行礼仪的接待和引导活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
“左殽右胾、分餐而食”,看汉代的饮宴礼仪
1、君臣之间:严而有序,礼法合一最严谨的饮宴礼仪往往出现在御筵上,与宴者要遵守如上文中提到的很多规矩,在汉代饮宴活动中礼仪的出现与规范,其首要的功能就是为了“明君臣之义,严等级尊卑”,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对从入席到进食,到进酒到娱乐再到退场等进行明确的礼仪规范,从而在尽显皇帝尊贵地位的同时,亦能够...
德礼为基 法律为盾:德法合治的历史经验
礼作为道德的规则,其表现形式往往是行为规范,解决的是“该做什么”“按什么流程做”的问题。即便如此,礼也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尤其是对违礼行为的追究惩罚,必然要诉诸具有普遍威慑力的法律,用法治来维护礼治。一般认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我国便加速“礼法合一”的进程并开始形成独特的“礼法文化”。“礼法合一...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看邪教的本质
唐朝进一步提升了礼的地位,强调“礼法合一”。今天在以依法治国为基本国策的条件下,通过法的继承,礼的一些规范已经上升为法律规范,体现在遵纪守法的所有方面。邪教组织欺骗、教唆或者直接实施的伤害、威胁、恐吓等行为,直接触犯到法律或法规,必须加以惩处。《论语》讲仁,“克己复礼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李文静:中西法律文化的特征
汉代之前,法律和道德是相互独立的,法即刑,是对外战争和对内镇压的工具;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律和道德开始逐步融合,经魏晋南北朝至唐,达致礼法合一之境界,此状态一直维持至清末;自鸦片战争始,清廷被迫变法革新,学习、借鉴西方法律体系和精神,传统礼法合一、出礼入刑之中华法系解体,法与道德又开始重新分立。
【正版】2022蒋四金考前几页纸——小法
3、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万元,属于不正当的有奖销售4、商业诋毁行为:故意编造、传播虚假的或误导性的信息(真的信息不构成),主体是竞争者之间(消费者为了索取赔偿捏造不构成)5、混淆行为新修(1)擅自使用他人三名(商品名包装、装潢,企业、个体工商户、合作社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