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炸珍珠港,蒋介石即对日宣战,罗斯福告诫胡适:莫庆祝要低调
“苦撑待变”,其实是一只眼看战场,一只眼看外交。用我们全部的力量去抵抗,同时希望通过国际局势的变化,寻找有利于我们的时机,做根本上的大转折。早在抗战初期,著名的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就曾多次谈到“坚持抗战,直到胜利”的的分析,只不过,他没有胡适的那句“待变”,而是像毛主席一样强调“自力更生”。蒋百...
被污名化的胡适:他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亲日投降派吗?
此外,胡适在对待学术和文化交流方面也表现出了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他积极引进西方的学术思想和方法,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胡适在文化交流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致力于介绍西方文化和思想到中国,同时也努力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他的这种跨文化交流的努力,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学习,丰富...
62年得知胡适去世,蒋介石表情冷漠:他就是个伪君子
1945年抗战胜利后,胡适更加大胆地表达他的政治主张。在南京举行的一次政协会议上,他公开指出:"军队国家化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这番言论直指蒋介石掌控军权的现实。会后,国民党高层多次暗示胡适"应该注意分寸"。1948年初,国民党的统治已现颓势。蒋介石通过张群转达邀请,希望胡适出任行政院长。这个职位在当时被视...
1945年抗战胜利后,胡适做了两件事,使得毛主席对他深感失望
无疑,胡适的表现在国人眼中看来,也确确实实有失体面。三胡适拙劣的行为虽然对他的名声有损,但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却并不愿意放弃对胡适的统战态度,并且还一直持续到了1956年。
罗不特:未刊书信里的“胡适世界”
顺便一提,关于胡适驻美大使的功过,鄙意以为目前最具参考价值的当属齐锡生先生的力作《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联经出版公司,201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齐著的一个好处在于,它不是专门研究胡适的,而是立足于中美关系,充分利用官方档案和私家文献,对蒋介石、胡...
抗日战争研究|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的复员接收与院系增设
所谓“复员并非就是复原”是战后专科以上学校地域分布通盘计划的表现,代表性的案例就是北平大学在战后仍留在西北,未能回到北平(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这为战后华北高等教育的调整创造了空间,北大亦从中获得接收伪北京大学占用的原北平大学校产设备的机会。抗战复员对战时陷入发展困境的北京大学是一次重要的机遇。文学院罗常培在致胡适的一封...
如何评价蒋介石在抗战中的贡献,民族英雄还是其他?
但是,如果就此说蒋介石在抗战中的表现就是就是值得全盘肯定的“领袖”和“英雄”,又未必那么完全符合历史的事实。蒋介石在抗战中的作为至少有3个方面的可议之处:一是对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军事督导不严;尤其是在抗战的中后期,国民党军队对于军事作战确实没有前期积极,以至于在1944年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都在反攻之时,...
书生本色:熊式辉回忆录中的胡适
胡适大使适来谈,伊近与美政府人员谈话情形,余嗣述日前与施大使(施肇基——引者注)所谈自动取消不平等条约事,彼反应殊平平,一似无足轻重。此前,熊式辉曾与施肇基谈起自己关于自动取消不平等条约的想法,认为中国之不等条约快近百年,应当取消。熊式辉表示:“今各地经日军蹂躏,列强莫不销声匿迹,我军抗战胜利后岂...
《世纪》杂志 | 胡适与郭沫若的“相知”
这一切都表明,胡适对郭沫若的评价是真诚的,对郭沫若是相知相识的。02以学术立场行学术之事胡适对郭沫若的相知最典型地体现在抗战胜利后第一次中央研究院院士评选上。抗战爆发后,郭沫若秘密回到国内,胡适又接受国民政府委派前往美国进行战时外交,两人再没交集。后来两人渐行渐远终成对立,彻底分化到不同的阶级阵营...
姜子石:胡适晚年评《红楼梦》“四大不幸”考论
一方面,胡先生认为其打破了“团圆的迷信”,把《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水浒传》并列,并称之为“活文学”;但是《红楼梦》的文学技巧终于遭到胡适先生的“酷评”,实在于《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水浒传》等小说大有不同,表现出对于“活的文学”法则的某种背离。笔者以为这种背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