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第一次遇见苏东坡》:无晴无风雨,有闲人
之后,在《后赤壁赋》他从遥望孤鹤掠过小舟,到梦见两位道士,觉悟变化并非绝对。人在自然界中,何其卑微?直面自己的脆弱仿佛《寒食帖》时的心境,但这一次苏东坡不是穷途末路的哀感,心如死灰的绝望,而是反求诸己,通过道士问自己“赤壁之游乐乎?”思索什么是自己人生的大乐。《后赤壁赋》没有直接写出苏东坡思索的答案...
苏轼,古往今来第一流文章高手
苏轼在黄州任团练副使,生活捉襟见肘,但他并没有因落魄而行吟泽畔形容枯槁,更没有因不公而怨天尤人甘愿沉沦,而是于现实困顿中,积极探讨精神世界里齐物达生的奥妙,宗师彭殇高论,逍遥河汉斯言,汪洋千古,仪态万方,前后两篇《赤壁赋》,胜过一部《南华经》。千古艰难小生死,万代权衡大是非。假如我们有这样的境界,作文...
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 皇帝当“粉丝”手书苏轼《后赤壁赋》
苏轼是宋词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代最杰出的古文家与诗人之一。《后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元代大诗人虞集评价说:“坡公《前赤壁赋》已曲尽其妙...
"沧海一粟"竟写错千年?课本里苏轼《赤壁赋》要改吗
近日,苏轼亲笔手书的《前赤壁赋》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有网友发现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而非语文课本上我们所熟悉的“渺沧海之一粟”。图源:澎湃新闻《赤壁赋》共有前、后2篇,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3年后,于元丰五年(1082年)写下的作品。当时苏轼是黄州团练副使,先后2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
《前赤壁赋翻译及其文化意蕴》
《前赤壁赋》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描绘历史场景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苏轼的豁达胸襟与深邃思想。翻译此赋,需在保持原文韵味的同时,充分传达其文化内涵。因此,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处理大量的诗词、典故、历史背景等,力求在异语之间寻找到最贴切的表达。
“沧海一粟”是后人抄错了?台北故宫展苏轼真迹证实应是“浮海一粟”
“沧海一粟”是人人琅琅上口的成语,比喻事物渺小而微不足道,语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据岛内媒体中时新闻网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展出苏轼亲笔手书的《前赤壁赋》,网友发现帖中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根本不是“沧海一粟”,疑似是后人抄写笔误,才导致错误以讹传讹,误传千年。《赤壁赋》共有前...
苏轼《赤壁赋》原文与赏析
《赤壁赋》创作于公元1082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无比。在游览赤壁时,他看到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遗址,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自己的遭遇,心中激荡不已,最终写下了这篇广为流传的《赤壁赋》。二、主题思想《赤壁赋》的主题思想主要集中在苏轼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感悟上。在这篇赋文...
备战2024高考:文言文必背攻略(10篇精选)
8、《赤壁赋》(宋·苏轼)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沧海一粟”还是“浮海一粟”?不必太较真
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苏轼亲笔手书的《前赤壁赋》,网友发现帖中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并不是此前广为流传的“沧海一粟”,疑似是后人抄写笔误,才造成这样的理解错误。“沧海一粟”是否要被改为“浮海一粟”,一时间引发热议。有记者发现,“语文建设杂志”微信公众号曾刊发文章提到,较早的苏轼手书墨迹...
“沧海一粟”“浮海一粟”,两种念法都无妨
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苏轼亲笔手书的《前赤壁赋》,网友发现帖中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并不是此前广为流传的“沧海一粟”,疑似是后人抄写笔误,才造成这样的理解错误。“沧海一粟”是否要被改为“浮海一粟”,一时间引发热议。有记者发现,“语文建设杂志”微信公众号曾刊发文章提到,较早的苏轼手书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