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问了无数遍的浙人-三民版《资治通鉴》,全面上架了!
浙人-三民版《资治通鉴》精装实拍图编辑老师们将浙人-三民版《资治通鉴》亲切地称为“大蓝本”。全书由繁体竖排转为简体中文,横排版式,删去了大陆已不再使用的注音,可以说是为大陆读者量身定制。浙人-三民版《资治通鉴》内文实拍图16开大开本,排版疏朗,阅读感舒适。文白对照,左古文右翻译,便于阅读理解。
重磅| 三民书局经典版本《资治通鉴》首次全本引进大陆独家出版
■浙人-三民版《资治通鉴》精装实拍图,编辑老师们将浙人-三民版《资治通鉴》亲切地称为“大蓝本”全书由繁体竖排转为简体中文,横排版式,删去了大陆已不再使用的注音,可以说是为大陆读者量身定制。■浙人-三民版《资治通鉴》内文实拍图16开大开本,排版疏朗,阅读感舒适。文白对照,左古文右翻译,便于阅读理解。
汉字改为简体后横向排版,日本文字为何坚持竖版排列?
由于《人民日报》的影响力巨大,在其示范效应下,全国所有图书、杂志、报刊也陆续改为横排,由此,汉字传承数千年的竖版排列方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当汉字从横版变成竖版后,同属于“汉文化圈”的日本,却一直坚持竖版排列,他们的书籍,不论是古代的珍贵善本,还是现代的各类图书,都采用竖版的排列方式,传承了古代...
为什么中国书籍改为了横行排版?而日本却坚持繁体竖版不变?
竹简和木简时代就已经形成了“竖向右排”的书写习惯,那个时候是因为书写工具和纸张还没有出现,人们在使用竹简和木简的时候不得不使用这种方式,但到后来东汉蔡伦发明纸张之后依旧使用这种方式,其实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因循守旧的习惯造成,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个方式确实好用,与自然界符合,再加上后面无论是雕版印刷术还是北宋...
郭沫若陈寅恪横、竖排版之争:郭提倡横排版,陈寅恪一气之下立遗嘱
《光明日报》的做法也引起了文坛巨匠郭沫若的响应,他就呼吁这种排版方式的变革。但传统的竖版文章早已经深入人心,因此有关于横版改革的非议,一时之间也层出不穷。郭沫若还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来说明横排的好处,以此打消人们的顾虑。1955年底,全国17大报刊中的13家,都由竖版文章改为了横版文章。1956年1月...
中国古书为什么采用竖版排列?
中国古书为什么采用竖版排列?中国古代书籍上千年来都是从右到左,竖排排版(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难道古人不知道横排可以节约纸张,且容易阅读么?我们的祖先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之所以这么做因为里面蕴含了很深的智慧。首先是竖排字体,要从上往下看,头部能够上下活动。既可以减轻眼球的疲劳,又可以防止颈椎病。在古代很少人会因读书而得...
横版和竖版,哪种地图更科学?
“竖排版更多的是从政治和领土意识上来考虑。”但唐曦同时认为,这一做法并非是湖南地图出版社的首创,国家测绘信息地理局本身就做了横排和竖排等多种地图供使用,“我们本来就有竖排的地图,适合于纵向纸张,这样就可以把中国大陆和南海,用相同的比例尺印刷出来。”唐曦说,至于为何公众常见的地图都用横版,首先是考虑纸张...
陈嘉庚建议“汉字横写横排”
1952年2月5日,郭沫若、胡愈之等在中国文字改革研委会上也提出了中文“必须自左而右地横行”的建议。在陈嘉庚、郭沫若等著名人士的共同推动下,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将竖排版改变为横排版,率先试行汉字由从上到下的竖排,改为从左到右的横排印刷。
首部简体横排《陈寅恪合集》争议再起:家属明确反对,有用吗?
陈寅恪生前要求著作必须以繁体竖排形式出版,在知识界众所周知。陈寅恪逝世后的数十年间,出版界遵循此意,不出简体字版作品。如今,陈著进入公版的第一时间,简体横排版面世,出版方的动机不免受到质疑。译林出版社出版顾问、《陈寅恪合集》策划组稿人江奇勇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陈寅恪先生对著作排版的要求,体现的是某一...
简体横排陈寅恪合集争议不断:违背“遗愿”还是传播思想
是否违背陈寅恪要求繁体竖排的“遗愿”3月23日,澎湃新闻“文化课”《陈寅恪著作进入公版,简体字版〈陈寅恪合集〉出版引发争议》一文率先报道了译林出版社出版简体横排《陈寅恪合集》。文章指出,“陈寅恪在生前曾要求自己的著作必须以繁体竖排的形式出版,此后出版界一直遵循此意不出简体字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