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时间迷局:《十三机兵防卫圈》与叙事认知(上)
带着后经典叙事学的意识,再度回看诸如“《十三机兵防卫圈》叙事的优秀之处并不在于故事内容,而在于其叙事手法”的观点时,不难发现,这一评判实质上带有经典叙事学的形式主义二分框架[2]。所谓形式,是指艺术媒体中语言或符号表征的组织秩序。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以“故事”(Fabula)与“情节”(Syuzhet)区分...
书评|吴若阳评王瑛《叙事学本土化研究》
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叙事学快速完成了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的转向。而当下叙事学的发展态势正如龙迪勇在序言中所说:不仅文学叙事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叙事学研究的跨学科、跨媒体趋势也日益明显。从“历史叙事”“心理叙事”“图像叙事”到“电影叙事”“网络叙事”,“叙事”几乎成为一切人文社会学科共有的概念和...
对谈|背对深渊的瓦尔泽与面向深渊的卡夫卡
在文学上也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但罗伯特·瓦尔泽好像不被世人认可,然后也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其实他在柏林期间也结识了当时重要的出版家,包括当时也算比较一线的作家,只是后来他慢慢认为自己不想过深地介入这个圈子,因为他觉得这种和作家的交往、和出版社之间的应酬跟文学的本质没有关系,所以他去做...
一周文化讲座|今天,让我们谈谈抑郁
4月27日,建投书局联合中信出版集团特别邀请了《奥本海默传》中文版译者、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汪冰,和《奥本海默传》审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方在庆等学者做客书局,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奥本海默传》一起回顾奥本海默的一生。北京|抽查!读书人格报告时间:4月27日(周六)15:00-17:00地点...
罗墨轩:隐匿的烽火:《三国志演义》合肥——濡须之战的文本功能与...
故本文试以小说关于合肥—濡须之战的叙事为例,来审视小说在编排次要情节、塑造配角人物时的叙事意趣与艺术成就,以期在学界近来强调“回归经典,细读文本”[7]的趋势中,尝试一种生发于小说作品内部的研究理路。连环画《濡须之战》一、史稗对读:史实梳理与稗体重组...
创见与误读:论浦安迪“中国小说的兴起”研究 | ??刘林
这些都制约着明清时期出现西方意义上的“小说的兴起”(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简言之,他认为中国没有出现过“小说的兴起”。不无吊诡的是,《小说》(第1卷)收录的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唯一论文是浦安迪(AndrewH.Plaks)的《前现代中国的小说》,其结论与莫莱蒂的负面看法大相径庭。浦安迪认为,将“novel”这一欧洲术语用于中国古典小说...
文学| 从文本到跨学科:叙事交流的蜕变
后经典叙事学时期,詹姆斯·费伦将叙事界定为“某人在某个场合出于某种目的对某人讲一个故事”(《作为修辞的叙事》)。这显然是在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意义上对叙事的重新界定。就叙事文本看,“某个场合”只能是文本,第一个“某人”可以是真实作者、隐含作者或叙述者,第二个“某人”可以是真实读者、隐含读者或受述者...
当我们读推理小说时,我们在读什么?
《推理大无限》,卢冶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12月版。没有哪一类大众文学会像推理小说一样,让我们无须经过大学语文的阅读教育,就产生一种“把书读薄”的自觉性。通观二手书市,就数推理文学的折旧率和流通率最高。在日本的无数市民图书馆里,东野圭吾的新书总是被房小又缺钱的读者预约满满。
论数据新闻的叙事范式
在后经典叙事学中,结构主义的标准化价值已被多元价值与不可简约的差异所取代,但其内核终归没有消亡,叙事还是“犹如普通语言、因果关系或一种思维和存在的方式一般不可避免”,玛丽-劳·瑞安建议将叙事看作出现在叙事文本解释过程中的认知现象,而且不必囿于语言的、静止的和线性的等经典叙事学理论对于叙事的内在规定。
【世界科幻动态】天狼星的呼唤:从诺默奖到非洲未来主义
在这个意义上,非洲未来主义所接续的是与权力相关的“未来学(futurology)”研究传统。相反,非洲未来主义虽以意大利艺术家马里内蒂(Marinetti)所提出的“未来主义(futurism)”作为概念的后缀,但二者在直接的思想内涵与精神指向上却有较大差异。“非洲未来主义”概念问世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非裔对未来的表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