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院士逝世
关键时刻,“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参与了确定驱逐舰导弹系统方案的会议。在会议上,钱学森直言:“军舰是一个大系统,导弹只是舰上的一个分系统,把导弹系统装到舰上,要把它安排好,使它发挥最大的作用。”正是钱学森的“系统工程”观点深深影响了潘镜芙,启发他将这个理念应用于舰船设计中去。为了实现“系统工程”的目...
“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辞世——苏州的成长奠定了我的一生
2020年9月24日下午,九十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潘镜芙回到家乡苏州,参观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名人馆策划主办的“奋楫笃行:‘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院士”展,并在名人馆院士厅举办的分享会上与家乡学子畅谈。来自苏州中学、苏州市第三中学及善耕实验小学的学子们求知若渴般聆听潘老讲述他的故事。讲到学习...
《钱学森传》:中国导弹之父,为何终生不再踏足美国?
然而,他对于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却居功甚伟,在中国,报纸上将他尊称为“火箭之父”,而在科幻小说作家阿瑟·克拉克(ArthurC.Clarke)的小说《2010:奥德赛Ⅱ》(2010:OdysseyⅡ)中,他的名字也用来为一艘中国飞船命名。钱学森的一生是冷战的一个绝佳反讽。他是中国第一代核导弹与卫星的缔造者,在第一次海湾战争...
导弹驱逐舰之父:他使人民海军走向深蓝,从此中国海域有了太平!
60年里,他设计制造出了两代四种型号驱逐舰,为国家安定做出了重大和开拓性的贡献,因此,业内称他为“中国第一位武器系统设计师”,国家誉他为“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如此赫赫功勋,足以青史垂名,但直到他离去世人还不知道,除了导弹驱逐舰,潘镜芙还是中国拥有航母的一位重要的功臣!现代化海军系统中有“一舰守一...
“巨浪之父”黄纬禄:假如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巨浪之父”黄纬禄:假如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河南文艺出版社以下文章来源于名人传记月刊,作者名人传记月刊大概从他早年在英国留学了解到V-2导弹的原理时,内心就种下了要为祖国制造导弹的种子。于是,他在我国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领域和航天领域耕耘了大半辈子,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工作,为此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北斗之父"孙家栋,投身导弹领域19年,为中国航天奉献53年
北斗之父后来,由孙家栋作为总设计师研发的"北斗系统"也相继成功发射(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北斗系统"共计55颗环绕卫星,能够在有生之年等到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建成并运营成为了这时候孙家栋的心愿。2009年"北斗系统"的第二颗卫星上天,而这一年孙家栋已经是80岁的高龄了。
痛别“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院士!他是湖州人,毕业于浙大
被誉为“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的潘镜芙先生,1930年出生于湖州,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1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为国铸舰数十载,作为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我国两代四型导弹驱逐舰,每一型舰在技术上均有新的突破。在驱逐舰的总体设计、舰载作战系统和电磁兼容等高新技术...
从特工到军工局长、外贸部长——缅怀我的父亲李强
好在我父亲读中学和大学的时候,自然科学的基础课学得比较扎实。他就去买了几本英文版的有关制作炸药的书籍,又在旧书摊上买了一些军工方面的参考书,关起门来,潜心研读。弄懂了以后,再按照书上所说的方法去实践。我父亲到化工公司买来石碳酸、硝酸和硫酸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硝化成苦味酸,做成二百克一个的炸药...
7个故事,串起他爱国奉献的一生
对于自己被称为“导弹之父”,钱学森说:“称我为‘导弹之父’是不科学的,因为导弹卫星工作是大科学,是千百万人大力协同才搞出来的,光科技负责人就有好几百,哪有什么‘之父’。”钱学森对自己所完成的工作的态度是“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我个人只是恰逢其时做了自己应做的工作”。
毛岸成:毛泽覃之子,却一生未与主席见过,成两弹元勋,今年87岁
这次失败给所有科研人员带来很大的打击,在理论知识和物资都匮乏的年代,对于究竟如何研发导弹,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关键时刻,贺麓成利用所学的俄语,翻译了几百万字文献,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终于使得东风-2导弹顺利成功。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