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学党史·红色故事箱|八角楼的油灯
八角楼,坐落于江西井冈山,一盏清油灯,由南方常见的竹筒制成,筒内只有一根灯芯,让人不由得想起那段血与火交织的艰难岁月。“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秋收起义失败后,不少人感到革命前途渺茫。中国革命往何处去?毛泽东通宵达旦,奋笔疾书。清油灯的微光中,他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
跟着课本游江西!这些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让人泪目
课文:《八角楼上》年级:二年级上册地点:吉安市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井冈山时住在茅坪村八角楼,当年红军给养非常困难,为了节约,毛泽东规定:团、营、连部晚上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办完公要熄掉;连部留...
跨越时空的精神呼唤 ——品读《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
我们会想到《八角楼上》和《朱德的扁担》;当我们在抗日剧里看到那些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场景时,我们的脑海里一定会涌出很多个英雄的名字,比如:邱少云、赵一曼、黄继光、董存瑞……这些小学时曾经学过的课文,这些曾经激励过几代人的红色故事,伴随着我们一生的记忆。
朱虹:让课文里的红色故事活起来
《八角楼的灯光》《朱德的扁担》等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现在的少年儿童很少再喝井水、几乎也不吃红米饭南瓜汤了,生活中也不需要他们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怎么让少年读者对红色文化故事产生共鸣、萌发情感、培养共识,让红色文化不断有新传承、新表达、新活力?《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进行了这样一次尝试。本...
走进井冈山--理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八角楼上》的课文,描绘了毛泽东在八角楼工作的情形。当年,毛泽东身在信息闭塞的大山深处,就在这个简陋的房间内,在昏暗的青油灯光下,写下了两篇光辉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八角楼的灯光犹如刺破黑暗苍穹的一道闪电,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
图片故事|扑火,在海拔4200米以上
3月23日,四川雅江2号火场南线东段,今年47岁的八角楼乡八角楼村村民徐春英每天和村民们每天爬山为救援人员送热食,一天要送几个来回(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3月24日,四川雅江2号火场南线东段,八角楼村的小朋友跟着大人一起为消防员送上酥油茶、土豆、牛肉、香肠。这里的小朋友非常懂事,发生山火前,勤快的小朋友上山捡松茸可以解决自己...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2005年,曾书雁从部队机关选调进教研室,承担现地教学任务,风餐露宿一干就是十余年。井冈山、中央苏区,红色的沃土她用脚步丈量;八角楼的灯光、田间禾下的课堂、才溪乡调查,红色的故事她用真情浇灌;井冈山上、于都渡口、红井水边,红色的人物她用心血访谈。身为井冈儿女,她对这片红色的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怀。...
传承红色基因,“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文化系列展览在广州艺术...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总结了湘赣边斗争的经验,在八角楼写下了两篇光辉著作,从理论上初步回答了有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不灭的明灯》以毛泽东为视觉中心,夜幕降临,毛泽东坐在竹椅上,穿着单衣,披着薄毯,右手握着笔,左手挑起灯芯。凝视着眼前的星星之火,他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未觉察到。
党史故事|反水带枪当红军——八角楼上标语背后的故事
后来,当黄立生把自己的经历和遭遇讲给一个投诚过来的国民党军军官听时,那军官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激动地拿起笔墨在墙壁上写下:“各位同志,我们过去是白军的兵,现在我们反水带枪到红军,饭菜有吃,衣有穿,谈平等,自由多。”后来,这段话作为标语写到了茅坪八角楼的墙壁上。
听总书记讲党史故事丨八角楼的灯光
“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八角楼在当地百姓心中是一块“圣地”。当年,在八角楼一盏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