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林丨三个版本的《茶馆》和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一个,舞台表演艺术经典剧目的传承是否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北京人艺文档资料披露,于是之1992年演完其人生最后一幕《茶馆》之后,身在院长岗位上的他一直在思考《茶馆》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正因其鼎力支持,七年后才有林兆华创新版的新人梁冠华领衔主演的《茶馆》,演出后业界虽然褒贬不一,但我认为这版创新体现了北京...
话剧巨作《茶馆》打头阵,北京人艺全明星阵容展开访沪大巡演
三幕就是三个时代,从细节刻画处见人物与茶馆的变迁兴衰。长桌、方桌与不同的椅子凸显时代更迭。在第一幕中是“长椅”“长凳”;而在第二幕中则是浅蓝色的方格桌布与靠背椅,主要想表现王利发对于茶馆不得已的“改良”;而在第三幕中,靠背椅、长板凳等一同出现,桌椅的不和谐进一步加深,凸显茶馆岌岌可危之感。
专访|话剧《茶馆》主演梁冠华:“演到年轻人接棒的那一天”
演出前一天,记者见到《茶馆》主演梁冠华,听他讲述作为掌柜“王利发”、作为一名演员的感悟。每个时代都能在《茶馆》里看到现实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挑梁的《茶馆》造就了中国话剧舞台上无法替代的璀璨奇观。“我演过黄胖子,排过刘麻子的C制。”与第二代里的许多演员一样,梁冠华也曾在初代《茶馆》里配演...
专访话剧茶馆主演梁冠华:愿演到年轻人接棒之时
梁冠华在《茶馆》这出戏里,台前幕后都是他随意记录的地方。前一晚演出,他把自己的表现挑出来,看看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谁在台上吃了螺蛳,观众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这些点点滴滴都被他记在了所谓的“账本”上。这种对表演的细心观察和自我反思,让他的表演变得更加精准和有深度。梁冠华觉得,表演这门艺术可...
在川流不息的舞台上,《茶馆》叫停了时间,成为中国特有的戏剧现象
这一切让北京人艺的《茶馆》成了中国特有的戏剧现象,也是全球戏剧史中罕见的孤例。在川流不息的舞台上,《茶馆》叫停了时间,它宛如一枚时间胶囊,封存着王利发的时代、老舍的时代和焦菊隐的时代。同时,被当作表演容器的《茶馆》,让演员荷载了周而复始循环的时间,看着梁冠华扮演的王利发,心力交瘁的王掌柜从阴影走向亮处,...
“巴渝文旅戏评”方言话剧《书月楼》专题之六——书场茶馆当年事
书场茶馆当年事:《书月楼》里的重庆韵味与解放风云文/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陶宇方言话剧《书月楼》借晚年重返舞台的四川评书艺术家书龄童之口,讲述了解放前夕年少的自己为求生存,来到重庆一家名为书月楼的茶馆说书的经历,在那里他卷入了明争暗斗中,最终书月楼迎来解放,茶馆的艺人们也迎来新的生活(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本剧...
时隔七年再回归 话剧《河街茶馆》用纯正方言演绎老重庆故事
3月22日晚,由重庆市话剧院出品的方言话剧《河街茶馆》在抗建堂剧场重磅回归,吊脚楼、黄葛树、青石板路……一幅老重庆的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记忆瞬间又回来了。
东西问丨刘琳:从东方到西方,老舍《茶馆》为何魅力长存?
外界能有此评价,我认为,一方面是由于《茶馆》所秉持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整体感使其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呈现出不同于西方话剧的戏剧样式和风貌;另一方面,《茶馆》以民族化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为全人类所共有的主题,令观众产生共情和共鸣。事实上,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兴起一股反现实主义的戏剧思潮,不注重对现...
老《茶馆》新课题:续茶之难,难在哪儿?
在濮存昕看来,当时《茶馆》的导演林兆华是一位为艺术可以“否定”自己的艺术家。作为已经成名的话剧导演,林兆华在2005年复排《茶馆》时,恢复了焦菊隐的版本。但这不是对创新的放弃,也不是对现实的低头。实际上,在当时的排练中,林兆华将他对作品的认识与解读潜移默化地注入演员的表演中,帮助演员在表演上有了新的...
“镇院之宝”再登首都剧场,《茶馆》开启新一轮演出
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2月22日至3月3日,北京人艺再次上演经典大戏《茶馆》,用“镇院之宝”纪念这位伟大的剧作家,同时也与观众一起在经典中感受跨越时空的戏剧魅力。上演即成现象,“镇院之宝”再度归来从1958年《茶馆》在首都剧场首演开始,这部作品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上演了六十余年,“一部茶馆,半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