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初的中国”,陶寺遗址博物馆今日开馆,专家解读辉煌文明...
高江涛认为,宫城作为都城布局的核心区,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由双槐树、屈家岭、良渚等遗址中的大型建筑或房址集中的“类宫殿区”,至陶寺遗址在“宫殿区”外围逐渐筑起城垣,成为真正的“宫城”,进一步传承到二里头的宫城,再至偃师商城的宫城。2018年,在陶寺遗址宫城的城墙上,考古人员发现了残存下来的“阙楼”式建...
良渚遗址:五千年文明实证之地不断有新突破
2023年11月底,国家文物局传来一则好消息——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考古取得新突破。此番发现初步廓清了良渚遗址群经历了利用山前地貌建设散点式聚落,到建造莫角山、反山等大型工程,规划建设外围水利系统,再到构筑带有城墙、外郭的良渚古城的四个发展阶段。“自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良渚的考...
“脱北者”南移:到杭州淘金,进良渚文化村修心
良渚文化村位于杭州西北面,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东南是良渚港,西北有大雄山,北面是良渚遗址保护区,25座山、5个湖泊、1条河流绵延分布,白鹭齐飞,田园纵横,是一块依山傍水的文脉之地。2000年10月,在首届杭州西湖博览会上,浙江杭州南都房产与余杭区签订良渚文化村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000亩,其中,5000亩为建设用地,500...
唐炜:科技考古是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重要研究方向_新华访谈...
第五阶段自2020年实施以来,围绕浙江良渚、陕西石峁、河南二里头等一批核心遗址,立足田野考古资料,深化多学科合作,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考古发现浙江良渚遗址的考古工作围绕水利系统展开,在良渚外围新发现近20条水坝;陕西石峁遗址考古发现的转角浮雕,为大台基石雕的年代、建筑性质的判断提供了关键性证据。河南二里头...
“全国五好家庭”:捐献良渚玉璧发现珍贵文物,康家两代人60余年...
姚今霆也是一位良渚文化保护者,还是良渚文化发现者施昕更的小学同学。康烈华在舅舅家看到了施昕更赠予姚今霆的考古报告《良渚》,书页已破旧,他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小时候拾到的东西是一种文物!”书中写到的有鱼尾纹的黑陶鼎片,过去在地里常有人挖到,大多直接敲碎,想到这里,康烈华一阵...
当遗址保护走入可持续发展:让文化遗产有尊严地活下去
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依托于更好的保护(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80多年前,原浙江省西湖博物馆职员施昕更在杭州城区外的余杭地界挖下考古第一铲,良渚的保护也自此开始。马东峰介绍,当年发现良渚遗址只进行了几次小规模发掘,出版了一部考古报告,之后受战争等各种因素影响,考古时断时续。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迎来又一次较大突破。在这次突破之前...
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研究团队:寻找中华文明早期的样貌
在此阶段,“良渚文化”作为考古文化谱系正式获得单独命名。1986年,良渚反山大墓的发现让良渚文化的中心回归它的命名地。此后,第二代、第三代研究者如同“开挂”,瑶山祭坛、莫角山宫殿区、塘山长堤相继发现,逐渐形成了大遗址群整体性发掘与保护的共识。2007年之后,第三代、第四代研究者发现了良渚古城,逐渐摸清...
聚焦八千年西辽河文明 专家学者为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建言献策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考古遗产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对专题研讨进行总结发言认为,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将考古、文化遗产、博物馆、建筑等多学科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案例实践经验进行交流碰撞,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多元化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仍需要探索...
国际古迹遗址日 听专家们在良渚分享文化遗产保护
浙江在线4月18日讯(见习记者高雅通讯员摇慧敏)今天,2024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世界文化遗产主场活动在良渚古城遗址举行,主场活动围绕2024年国际古迹遗址日“《威尼斯宪章》60年与时代挑战”主题,一众专家通过主旨演讲、学术研讨、交流座谈等方式,共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未来。
“良渚遗址”的“温州缘分”
温州网讯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史实正式被国际公认。3月26日,作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全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寿田教授做客温州晚报道德讲坛,以亲历、亲闻、亲为的角度,分享了良渚遗址考古研究、遗产保护、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