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实现基于人类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检验
中国科大实现基于人类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检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张强、陈宇翱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基于人类自由意志和超高损耗下的贝尔不等式检验。他们在上述研究成果中,首先提出了基于人类自由意志、在地球-月球之间开展贝尔不等式检验的方案,发展了GHz亮度的纠缠源和...
这个烧脑的思想实验,挑战了量子力学
而当F对粒子进行了测量操作后,F与粒子间就产生了纠缠,但W与粒子间则不存在纠缠,正是这种纠缠关系的不同,才造成了二人描述方式的不同。玻姆力学是一种非定域隐变量理论,粒子各种属性的测量值在被测量之前就已经是预先存在的客观事实,概率只是一种假象。所以在玻姆力学框架下,我们尽可以放心地相信F的测量结果就好...
潘建伟团队:国际首个城域量子纠缠触“网”可得!|粒子|广域|光子|...
在量子通信领域,量子密钥分发就是利用纠缠的非定域性,通过比对发送方和接收方手中纠缠的测量结果,从而确定密钥的安全性;还有常常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瞬间转移”,从量子物理的角度看,就是“量子隐形传态”,这种实验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发送方和接收方共享一对纠缠粒子,从而将粒子的“态”传输到远处的另一个粒子上。...
量子物理领域发展态势
这种现象被称为“非定域性”,因为纠缠粒子之间的关联似乎瞬间跨越了空间,所以违反了定域原则。1935年爱因斯坦等基于定域实在性提出了著名的EPR悖论,以质疑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和完备性。1964年贝尔提出了贝尔不等式来检测量子力学中的定域实在性。随后,以Clauser(1972年)、Aspect(1982年)和Zeilinger(1998...
我国科学家检验量子非定域性
实验中纠缠光子对被分发到两个测量端,并模拟了总共103dB的超高损耗,每个测量端由实验者独立、随机地选择测量基矢,最终在关闭自由选择漏洞下观察到了贝尔不等式的违背,为未来在地月系统中开展量子非定域性的终极检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此基础上,该团队随后与国际上10余个知名量子研究团队合作,开展“大贝尔实验...
薄膜干涉中附加光程差及干涉条纹公式分析
,k=0,2···表示干涉相长条件,显然漏掉了光程差等于零的一级明纹,即紧临中央暗纹的一条明纹(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通过式(4)~式(9)可以看出,对于薄膜干涉,干涉条件中不存在“±”符号,这是由薄膜干涉条纹的定域分布特点决定的。比较附加光程差以表示的干涉条件和附加光程差以...
量子力学那些事:量子纠缠、量子导引、贝尔非定域性
一般而言贝尔非定域性是量子纠缠的子集,即存在一些量子态,它们虽然是纠缠的,但不具有贝尔非定域性。1991年,在一个2-Qubit系统中,Gisin利用CHSH不等式解析地证明了一个定理:任意2-Qubit纠缠纯态都违背贝尔不等式。这个定理被称为Gisin定理,它表明:对于任意2-Qubit纯态,量子纠缠与贝尔非定域性等价。但这...
深度长文:解读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近5000字,建议收藏)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准备过程。这个实验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三样东西,电子枪,带有双缝的挡板,还有接收电子的屏幕,也就是接收屏。但是,具体实施起来远非如此简单,是相当复杂的,对精度,环境的要求是很高的,普通人是不可能做这种实验的。
为什么说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结果很恐怖?到底恐怖在哪?
两百多年前的托马斯杨干涉实验,向世人证明光是一种波而不是一种微粒,这个实验非常有力地证明了光具有波才具备的自我干涉性质。光因为是一种波,所以...
中国科大等实现天文尺度的量子干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和浙江大学王大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MarlanScully、德国维尔兹堡大学SvenHofling、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JonathanDowling、上海纽约大学TimByrnes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验观察到量子点单光子和太阳光之间的双光子干涉、量子纠缠以及非定域性。该研究工作把独立光子之间的量子干涉实验扩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