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杨浦丨翻译家冯亦代的沪江情缘
在香港,冯亦代参加了进步组织国际新闻社及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与戴望舒、叶君健、徐迟等人创办英文刊物《中国作家》,与郁风、叶浅予等人发起出版《耕耘》,与沈镛发起出版《电影与戏剧》。1939年6月,冯亦代与郑安娜在香港结婚,出任傧相的是戴望舒、穆丽娟夫妇和徐迟、陈松夫妇。婚后的郑安娜也发挥英文特长。负...
文学翻译是文化、思想与人心的沟通——关于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
日前,在苏州举办的第十四届江苏书展上,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翻译家许钧,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黄荭围绕“传承与理解——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活动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王理行主持。法语文学的翻译与阅读:人同此心,人同此情王理行:法国文学历来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
《浙江当代文学译家访谈录》: 把译者从书斋里面“请”出来
在近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史上,文学翻译家是文学译介的重要主体。其中,以鲁迅、朱生豪、夏衍、郑振铎、茅盾、徐志摩、戴望舒为代表的浙派文学翻译家所引领的一系列文学译介活动,使浙江成为思想碰撞、文明互鉴、中外文化交流的先锋阵地,奠定了浙江文学翻译的优良传统。近50年来,浙派翻译家在继承前辈翻译家精神的基础上,以巨大...
“它提供了一种参照”,巴别塔诗典出版十周年读诗会举办
藏棣还记得最早出版的“巴别塔”诗人,一个是他特别喜欢的法国诗人耶麦,因为戴望舒翻译过,他最早的诗歌记忆里,就对耶麦印象特别深,所以当时“巴别塔诗典”出版刘楠祺翻译的耶麦诗集(指《春花的葬礼》)的时候,“等于是我内心渴望已久的东西,突然像礼物一般来到眼前”,非常兴奋地去阅读。还有一个诗人是余中先翻译的奈瓦...
林贤治:翻译家陈实认为,博尔赫斯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审美趣味上...
翻译家印象(二篇)文/林贤治陈实先生第一次见到陈实先生的创作是一篇怀人的散文,我很欣赏,随即把它编入《散文与人》丛刊,置于开篇的位置。像这样好的文字,陈先生却很少写。后来黄元把她诗文的结集《当时光老去》送我出版,唯见薄薄的一册,不免感到惋惜。
林贤治:翻译家陈实和杨德友鲜为人知的故事丨天涯·新刊
林贤治:翻译家印象(二篇)原载于《天涯》2024年第2期陈实先生陈实在香港第一次见到陈实先生的创作是一篇怀人的散文,我很欣赏,随即把它编入《散文与人》丛刊,置于开篇的位置(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像这样好的文字,陈先生却很少写。后来黄元把她诗文的结集《当时光老去》送我出版,唯见薄薄的一册,不免感到惋惜。
诗歌翻译面面观:“翻译、出版与当代中国新诗”北大研讨会
周伟驰:今年《星星诗刊》让我写一篇关于诗歌翻译的文章,我谈到戴望舒和他翻译的洛尔迦是一种相互成就,就是说译者和被译者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但我最后谈到了今天所谓的机器人、AI。大概十年前,有人在美国翻译《圣经》,希望我能加入,可能是觉得我在语言上会敏感一点。我问了一下他们是怎么翻译的,他们说他们对每...
悦读北外滩 | “雨巷诗人”戴望舒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因成名作《雨巷》而被称为“雨巷诗人”。戴望舒和虹口颇有缘分,他曾受邀和震旦同学刘吶鸥同住在虹口江湾路一幢3楼小洋房里,和刘呐鸥、施蛰存一起在四川北路海宁路口的公益坊开“水沫书店”。戴望舒喜欢午后三点到虹口游...
北岛:翻译与母语
这里还涉及到可译性的问题。我们发现,一个译者并不是什么诗都能翻好。这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诗歌自身生命力的问题,好的诗就是经得起不断翻译的,好像转世投胎一样,那是生命的延长。第二是译者与诗作的缘分。比如,洛尔迦与戴望舒就有一种特殊的缘分,并通过戴望舒在中文世界中复活了。
...才子都是谁?其中三人都是中年丧命?|诗人|郁达夫|徐志摩|戴望舒...
诗人,翻译家。戴望舒的诗继承和发展了后期新月派与20世纪20年代末象征诗派的诗风,开启了现代诗派的时代,因此被视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他也因为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代表作《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等,另有译著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