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有家族遗传史,40岁前须做检查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和直肠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也就是说,但凡是从黏膜表面凸向肠腔内的小肉肉,在未明确病理性质之前,都可以叫做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这些人群易出现结肠息肉1.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2.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及油炸、腌制食品;3...
广州东大肛肠医院可信吗肠息肉切除后该怎么复查?
大肠息肉切除后,由于可能留有残基,也可能有漏网之鱼;再者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还存在,适合于它生长的环境还在,所以还有复发的可能,所以应强调定期结肠镜随访并及时处理。1)对于1~2个小管状腺瘤(直径<10mm)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在息肉切除术后2~3年进行初次随访,具体间隔视患者意愿、医生的选择而定;...
直肠上长了息肉?别不当回事!癌变风险不小!做好早期治疗!
直肠息肉是指在直肠内部或直肠与结肠交界处形成的突起,它们可以是平坦的或有柄的。根据组织结构的不同,直肠息肉可以分为几种类型:1.腺瘤性息肉描述:最常见的类型,包含腺体细胞,有转变为癌症的风险。分类:管状腺瘤:相对较少发生恶变。绒毛腺瘤:恶变风险较高,需特别关注。2.盆腔型息肉描述:通常与感染、...
结直肠息肉一定会癌变吗?远离5个风险因素,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黏膜上隆起的病变,它们可以是腺瘤,也可以是肠黏膜的增生肥厚。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这些息肉大小不一,数量可多可少,有的带有蒂,有的则紧贴肠壁。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在总人群中占1.6%~12.0%,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根据结构和生长特征,息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腺瘤性息肉...
指尖医生|肠息肉拆除后的最佳复查时期
根据我国最新的共识意见,如果你的息肉都是直肠、乙状结肠的增生性小息肉(直径<1cm),或者直径小于1cm、无上皮内瘤变的无蒂锯齿状息肉,那么最近一次复查时间为2年后;如果息肉数量少于10个,病理结果为管状腺瘤或绒毛状腺瘤,那么您需要在切除后1~2年进行肠镜复查;如果您的息肉病理结果为腺瘤并且数量大于10个,...
肠癌都是拖出来的?肠道发现这3种息肉,及时切除!别等中晚期才后悔
肠道息肉分为2种: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非肿瘤性息肉包含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等,通常不会癌变(体积够大也要留意)。肿瘤性息肉包含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有一定的癌变风险。碰到肠道息肉,一般小于5毫米的非腺瘤性息肉可以随访观察,其余的建议越早切除越好,这样有利于将癌变扼杀在摇篮中。
【科普先锋】肠息肉要治疗吗?
肠息肉根据它的组织学,可以首先简单的分为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两大类。肠息肉会不会癌变肿瘤性息肉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腺瘤,属于明确的癌前病变,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腺瘤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其中又以绒毛状腺瘤最易癌变。有文献报道,管状腺瘤的癌变率<5%,管状绒毛状腺瘤癌...
隐匿在肠道里的“杀手”——肠息肉
诊断:降结肠隆起(JNET2A-2B考虑结肠腺瘤及早癌)。内镜下肠ESD术:降结肠ESD:息肉样物一枚,大6.5*3.5*2.5cm,表面显多结节状,基底涂墨,切开全取。病理诊断:有蒂息肉状隆起,绒毛状-管状腺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53(散在+,野生型)Ki-67(+,约40%)。
肠道长息肉,上厕所时会有4个提示,别等到中晚期了才发现再后悔
肠息肉按照病理分型可划分为腺瘤性和非腺瘤性两种,前者包括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后者则包括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纪烈辰刊文介绍:“超过8成的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可以说是大肠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应尽早切...
【科普先锋】关于肠息肉的那些事——定期复查很重要!
近期王阿姨参与了社区组织的大肠癌体检筛查,结果提示粪便隐血阳性,在社区医生的建议下,王阿姨遂来到我院预约并复查了胃肠镜。事实也证明,本次复查十分有必要。在这次的检查中,王阿姨的结肠镜检查发现了4枚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后的术后病理提示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