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剧舞台上彰显民族精神——重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看家戏
老院长曹禺先生创作的《雷雨》《日出》等作品闪烁着人性之光;老舍、郭沫若两位先生则专为北京人艺创作了《茶馆》《蔡文姬》等剧目,他们三人为北京人艺日后的艺术创作树立了丰碑,也成为其风格的奠基人。他们创作的这些中国故事经由北京人艺二度创作搬上舞台,在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融入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结合了独...
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2024年年会召开 增设“青年戏剧人...
活动开幕仪式由导演艺术委员会主任王晓鹰主持,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陈涌泉在致辞中强调了坚定文化自信、回归文艺创作基本常识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对题材选择、青年戏剧导演培养和戏剧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传达了党中央对于当下戏剧艺术工作发展的关怀。导演艺术委员会成员徐晓钟、罗锦鳞、王晓鹰、...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专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
“剧作家写什么?从个体的人,写出整体的人民。观众看什么?从个体角色,看见典型形象。”在一篇创作谈里,王勇写道:“艺术家要把个体的人放入眼里、贴近心里,‘小写’时向着精妙幽微处钻研,‘大写’时朝着宽广纵深处努力。”王勇创作的作品始终聚焦于现实题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认为创作需要有...
访谈|从草堂步入殿堂——访戏剧家陆军
就在同时,松江区委提出建设“人文松江”的要求。陆军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编纂8卷本《松江人文大辞典》,推出10部松江历史名人题材系列戏剧,出版10卷本《松江历代文史典籍总目提要》,创建松江历代300名贤故事展示馆等等的具体建议,以此系统地梳理松江的历史文脉。2019年,由陆军提议创立并担任院长的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甫...
ACT剧目 | 无人秃头,也没有歌女的《秃头歌女》再现荒诞派戏剧经典
荒诞派戏剧兴起于法国,是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尤涅斯库、贝克特、热内等剧作家,在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都别开生面的剧作。《秃头歌女》是尤涅斯库自成一套“反戏剧”戏剧理论的第一部作品。
名家| 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与实践之路
黄佐临先生早年留学英国,曾跟随爱尔兰戏剧大师萧伯纳、法国著名戏剧家安东尼·圣丹尼(AntoineSaint-Denis)学习西方戏剧,拥有开阔的戏剧视野和丰厚的学养,这为他后来提出、践行东西方戏剧“三结合”的戏剧理想打下了坚实基础(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黄佐临(1906年10月24日—1994年6月1日),原名黄作霖,出生于天津市,著名导演、编剧...
关良赠齐白石《戏剧人物》创作探析
现藏于北京画院的《戏剧人物》是二十世纪中国著名艺术家关良于1953年创作的一套水墨册页。该册页共四幅,艺术家以灵动的线条和清亮的色彩塑造一批稚拙、古朴且风趣的戏曲人物形象。该戏曲人物形象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颇具典型性,其创作手法删繁就简,力求传神,重视意趣表现和氛围营造,将中国写意精神与西方表现主义手法融会...
现代理性与诗化戏剧: 读解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
中国话剧研究专家康洪兴先生说:“黄老‘戏剧观’问题的提出,在60年代的中国,可以说它是一种超前意识。因为这一学术观点的诞生,它的契机是由于感悟到了当时潜伏在我国话剧艺术创作中的某种‘危机感’。而在那个年代,在广大专业工作者心目中,虽然不时感到政治气候对戏剧的影响,但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大一同、写实的戏剧...
《人类艺术万年史-319》英国20世纪上半叶的戏剧(上)
剧作家萧伯纳在这一时期创作精力依然旺盛。1920年写出了《伤心之家》这部被认为是他最佳的剧本,不久又写出了《回到玛士撒拉》,以及1923年的《圣女贞德》和1929年的《苹果车》。《苹果车》是萧伯纳最后一部重要剧作。在《苹果车》这部绝妙的政治讽刺剧中,萧伯纳深刻地揭露和尖锐地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所谓"民主政治"...
改编要不要忠于原著?如何加减?田沁鑫王海鸰等探讨改编创作
改编《生死场》时,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戏剧表现手法进行了一次整合。比如,中国戏曲的可变性、流动性、造型意识与西方表现主义戏剧手法,在《生死场》的舞台上都有呈现。文学始终是各类艺术创作的母体。演绎人生也好,讲述故事也罢,舞台艺术的文化立意和思想性是不可或缺的。新时代呼唤新的文学经典,戏剧愿与经典文学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