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柱 | 《中华医藏·养生卷》:助力实现“年可以百数”愿望的法宝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铁冠道人,自号东坡居士,世称坡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东坡才华横溢,诗文辞赋千古绝唱,书法绘画旷古绝伦,道德情操堪为世范,儒学、道教、佛法融于一身,医学则有《苏沈良方》广为流传。但苏轼一生大起...
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关押在御史台的监狱中,史称“乌台诗案”。骤然之间遭遇灭顶之灾,苏轼以为自己会屈死狱中,从此再也见不到弟弟,再也不能履践“夜雨对床”的旧约,作上文诗。苏轼不知道,得知哥哥被捕,苏辙连夜赶写了一份奏章,请求解除自己现有的官职,为兄长赎罪;他也不知道,他的夫人...
苏东坡的最后一年
自从嘉佑元年(1056年)春与父亲和弟弟一同离开四川眉州老家,赶赴东京(今河南开封)参加科考,苏轼以后三分之二的人生就都在朝向那个明确的目的地跋涉。曾经不止一次,看起来离已是近在咫尺,下一个瞬间却又远在天涯。然而,不管是唾手可得还是遥不可及,那个目的地始终在那里召唤着他……下一站:常州。更确切地应该...
那些年,苏轼如何拥有庞大的“朋友圈”|东坡大家讲
苏东坡经历坎坷,一生在现实谷底和理想云端上下往复。谁在他处于人生低谷时给他以援手?谁是他内心深处真正的莫逆之交?在嘉祐二年(1057)的同榜进士中,有的与他共进退,施以援手,有的却坚决想置他于死地。在他的朋友圈中,有与他政见不同的士大夫,也有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在苏东坡庞大的朋友圈中,欧阳修...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
苏东坡:从政40年,遭贬12年,足迹遍布8地,创作出8000余篇作品
1057)苏轼入仕时才21岁,北宋王朝已经安逸了一百多年,即便在仁宗盛治之后,也难掩政治腐败,积贫积弱之势已成:军队软弱涣散,对外无力抵御辽、西夏的侵扰;内部的三冗(冗员冗兵冗费)危机使国家财政年年亏空:“百年之积,惟存簿”;财政亏空迫使政府不断增加赋税,苛捐杂税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加上连年战事和...
苏轼:一生17次失宠、遭贬,却始终未丧命?朝廷有个二把手弟弟!
公元1057年,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来到北宋都城汴京参加科考。这次科考中,“三苏”出尽了风头。苏洵因文采出众动京城,而两兄弟则因同时考中进士而闻名。而这场科举中,苏轼写的考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更是大受主考官欧阳修的赞赏,他甚至在见了苏轼,见识了他的博学和达观后,论定:“此人可谓善读书...
中国绘画丨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北宋·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
苏轼民族共同意识的形成契机及其精神内核
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时知贡举,苏轼、苏辙兄弟崭露头角,被“拔在高等”。苏轼对于国家治理有自己的理念,并且想一展宏图为国分忧,其《进策·策略三》言:“当今之患,虽法令有所未安,天下之所以大不治者,失在于任人,而非法制之罪也。”英宗治平二年(1065),苏轼入判登闻鼓院,正当事业一片大好时,却接连...
海南周刊丨东坡先生的读书乐
在宋嘉祐二年(1057)的科举考试中,他以第二名的成绩高中进士,得到了梅尧臣、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赞叹说:“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苏轼则说:“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苏轼读书从喜好快乐中悟入,他平生没有其他嗜好,唯“以图史为园囿,以文章为鼓吹”。宋元祐八年(1093)苏轼任礼部尚书时,对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