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二个结合”探索中国化时代化的媒介发展道路
而魏晋时期的王弼将“体”“用”高度抽象为本体论层次,并由朱熹归结为根据与表现的关系、物体与功用的关系。[18]但此时的“体”“用”关系的提出和探讨,面对的是媒介技术研究作为社会“末学”而发展较为迟滞的社会现实,近代思想家熊十力则认为秦汉以降,儒学致“用”不足、衰微莫振正是因为被封建专制所误而失却...
魏晋风度背后的故事:你所不知道的历史细节
“吃药”始于何晏。汉末儒家经学衰微,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开一时风气,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五石散”是当时有名的仙食,大抵由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组成,或许还要添加些别的东西,总体是差不多的。根据相关记载来看,推崇的人都相信服用五石散可以去病强身。有人开了头,就有人跟风...
清流名士夏侯玄:纵观他的一生,他对魏晋玄学做出了什么贡献?
从这个意义上讲,夏侯玄是一位完整意义上的玄学家,他从实质上开启了“以无为本”的正始玄学,对何晏和王弼的玄学创造工作起到了直接的启发作用。3风度典范魏晋时期的众多玄学家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其精神之真致、行为之脱俗,与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和之后的唐宋明清时期的学者有着明显的差异。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
刘强:从“竹林七贤”到“魏晋风度”——《魏晋风流》代序
当时,竹林名士们沐浴时风,同为魏晋玄学清谈之风的重镇。特别是嵇、阮二人的思想,与“贵无派”的正始名士何晏、王弼、夏侯玄等大不相同,其最鲜明的理论主张就是嵇康在《释私论》中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故竹林玄学被学界称为“自然派”。如果说,正始名士继承了“老学”,致力于调和儒道即“名教与自然”之...
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高源聚焦“应物”“复命”两个范畴,认为王弼哲学的前提乃是维护名教。“圣人有情”论对于“应物”的强调,正是为了突出君主及名教制度在政治哲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蒋范认为,“知”“情”“时”是孔子凡庶化最主要的体现,在“教”“化”“自然”“命”的思路下,魏晋玄学家们证成了“孔子为圣”这一命题,并在...
南方人为何围观京洛帅哥(客家南迁回忆录·风雅)
玄学乃魏晋思想主流,盛于洛阳,主张以老庄思想诠释儒家经典(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玄”这个概念,出自《老子》名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早在曹魏正始年间,洛城名士何晏、王弼就倡导玄学清谈,后来,这种清谈之风被阮籍、王衍、郭象等洛城名流发扬光大,研究《周易》《老子》《庄子》这“三玄”成了流行风尚。
胡正良|风流也曾醉千秋(上)——王朝背影之东晋文艺三杰篇
走近这幅连环画的中心画面,最真切的感悟是,随着晋代门阀世族的大力兴起,人物品藻的标尺也开始向人物的个性气质和风度才华上位移,这种品评尺度由于深深打上了审美的烙印,直接影响了各种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王弼的“正始玄风”扬起后,魏晋玄学迎来了它的辉煌一幕,他们依托抽象思维和义理分析,开始从哲学本体论上去探...
河洛地理:寻迹洛阳十三朝 西晋
魏晋时期,《老子》《庄子》《周易》被称为“三玄”,玄学也取代经学,成为人们的思想主流。一般认为,魏晋玄学可分为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玄学四个阶段,何晏、王弼、嵇康等都是主要的代表人物。但是东晋士人只重清谈,最终也未能收复故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张广英/文记者...
小文章见大视野-光明日报-光明网
再如《清理与创新》一文在介绍整理古代典籍中“借旧籍而生新义”的方法时,以郭象的《庄子注》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一驭多,使读者由此而对魏晋时期王弼的《老子注》《周易注》《老子指略》《周易略例》、朱熹的《楚辞集注》《四书集注》等众多整理古籍著作的理解豁然开朗,把握了要领,确实达到了以少总多的境界...
小文章见大视野——读詹福瑞新著《小言詹詹》
再如《清理与创新》一文在介绍整理古代典籍中“借旧籍而生新义”的方法时,以郭象的《庄子注》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一驭多,使读者由此而对魏晋时期王弼的《老子注》《周易注》《老子指略》《周易略例》、朱熹的《楚辞集注》《四书集注》等众多整理古籍著作的理解豁然开朗,把握了要领,确实达到了以少总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