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冯骥才谈春节申遗成功
“春节文化深厚斑斓,三个主题最为关键:团圆、祈福和迎春。”冯骥才说。而且,春节是了解和熟悉中国人最直接的文化窗口,是最具中华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冯骥才曾忧心“年味淡了”。他呼吁,对于年味,只能加强它,不能淡化它。年味儿淡了,不是因为人们对于“年”的情结淡漠了,而是传统年俗日益消减所致。但近几年...
文化中国行|回家过年!中国春节何以成“人类非遗代表作”
《姑苏阊门图》《三百六十行》《姑苏万年桥》《山塘普济桥》《百子图》《一团和气》《瑞阳喜庆》和《花开富贵》……都是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经典之作。历史上,桃花木版年画除行销全国各地外,还流传至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对日本“浮世绘”技法有着重要影响。无锡泰伯庙会是江南开春第一个庙会,也是无锡诸多庙会...
春节申遗成功!申遗发起者冯骥才先生这样说……
紧接着,冯骥才又在京津沪的报纸上先后发表了《团圆,春节的第一主题》《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等多篇文章。2024年2月13日,《人民日报》第8版刊发冯骥才文章《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再次为春节申遗鼓与呼。*上下滑动查看全文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冯骥才在中国人...
“春节申遗成功,兴奋之情无以言表!”冯骥才的推荐意见公开
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公布的文件中,有一份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推荐材料(专家知情同意证明)。在文中,冯骥才讲了自己对于春节的理解。冯骥才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冯骥才写道:“我的祖祖辈辈一直把春节...
春节申遗成功!冯骥才:春节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感
冯骥才表示,在中国人过的所有传统节日中,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因而,过春节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中国是农耕古国。农耕生产依从着大自然节律,即春播夏耕秋收冬藏,而生活的规律又与生产节奏一致。为此,人们就分外看重一年一轮、冬去春来的时间节点——年。每逢过年,便把对新的一年的热望都...
冯骥才:社会较为浮躁太多人想发财
3文艺界现状如何?最近十年领域不出人才冯骥才称,文艺目前两个局面让人特别担忧,一个是最近十年来,文艺的各个领域不出人才,这是一个挺大的问题,没有一些众口传唱的歌,一些很好的画家没有代表作,文学作品也没几部(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其他领域全是如此,这个局面还不让人担忧么?一个有13亿人口的民族,有这么大文化需求的民族...
冯骥才:是作家,更是中华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他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在当今文坛影响深远。代表作有《神鞭》《三寸金莲》《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艺术家们》等。作品二百余种,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多次在海内外获奖。20世纪90...
著名作家冯骥才花了20多年把“非遗”做成了一门学问
著有《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代表作的著名作家冯骥才,二十多年来,把精力投身于“非遗”,不仅“抢救”出实效,还为“非遗”写了一本理论著作。近日,冯骥才的重磅理论作品《非遗学原理》出版,成为中国非遗学科建设的开山之作。细数冯骥才的“非遗之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有了今日之功。
“大戏看北京”3月文艺资讯 | 春风起,赏戏正当时
《茶馆》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代表之作,于1958年首次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1980年,《茶馆》应邀赴西德、法国、瑞士三国15个城市进行访问演出,被誉为是“东方戏剧的奇迹”,这是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其后又赴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及香港、台湾等地区演出。
聂华苓:穿透地球的一滴水
▲1980年8月,聂华苓长篇小说代表作《桑青与桃红》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81年4月,译著《没有点亮的灯》由北京出版社出版。8月,《爱荷华札记:三十年后》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12月,《桑青与桃红》英文版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1983年12月,《千山外,水长流》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1986年,2月散文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