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的没有“周游列国”,他是在“疲于奔命”
到了卫国(今河南濮阳)以后,卫灵公对孔子很客气,首先询问了孔子的“期望薪水”是多少,孔子说:“我以前在鲁国月薪是6万粟”。卫灵公说:“好,我这边也给你开6万”。但是,住了10个月,卫灵公始终不给孔子安排具体的工作,于是,孔子离开了卫国,原本,他打算去陈国,但是,在路过“匡”地的时候,被人误以为是阳虎...
话和明白人说,事与踏实人做,情同厚道人谈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和一个客人就一年四季还是三季争吵不休。孔子的学生说是四季,来人非说是三季。俩人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他们找到孔子,孔子看了来人一眼,对二人说,一年只有三季。学生无奈之下给客人磕了三个头。见那人走了,学生便回身问师...
庄子:真正高情商的人,不讲道理,不辩对错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很久以前,我们分享过一个孔子和三季人的故事,说有人和子贡争论,一年是三季还是四季,子贡说是四季,而那个人却坚持说是三季,孔子知道以后,将子贡拉到一旁,然后说对那个人说:您是对的,一年的确是三季。听完孔子的回答,对方心满意足扬长而去,但子贡却不服气:明明是四季,老师为什么不讲...
你绝对不知道!历史上的这5句“脏话”,竟能让人无地自容!
“夏虫不可语冰”出自《庄子·秋水》,这句话的由来是孔子的学生和一个蚂蚱的对话。说是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他一个问题客人问道:“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孔子的学生便回答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明明是四季,客人为何说是三季,最后两个人...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限制性信念(附解决方法)
《论语·子贡问时》记录了三季人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他很自信地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地说:”可以呀。“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
叶嘉莹先生逝世,万字旧文,怀念先生!
1979年春,叶嘉莹的归国讲学申请获批准(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3月,她先被安排在北大讲课,不久,应恩师顾随好友、南开大学李霁野教授的邀请,转赴南开授课。当年听过这些课的人,至今记得她课上的盛况。起初,对于大部分师生,叶嘉莹只是个突然而至的陌生人,但她的课堂一旦开启,中国古诗词与她授课的特有魅力立即俘获了学生们,一传十、十传百...
有杜新枝粉丝混淆是非,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三季人”
孔子笑道:“你看那位客人,浑身都是绿色,他是一只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死,一生中只经历三个季节。你跟一个没有见过四季的人争论,怎么会说通道理呢?把无谓的时间精力浪费在和这类人的争论上,不仅没必要,而且非常不划算。”弟子听后才恍然大悟,悟透了其中的道理。
孔子不是演讲大师,说的这三句话却让人特别服气
《论语·季氏》中,孔子指出人的三种过失,全和说话有关——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和君子在一起,容易出现三种过失(侍于君子有三愆):躁,隐,瞽。注意这个前提——“侍于君子”,也就是说,这三个要求,是比较正式的场合,和有...
“不问不说不辩”是中国人的性格?
有这样一篇小故事,说孔子的一位弟子遇到一个人问他一年有几个季节,这位弟子如实说有四季,但这人坚持认为只有春、夏、秋三季并要求见孔子。孔子听完他们的陈述后,对这人说的确是只有三季。待来人高高兴兴走后,孔子对弟子说,这人浑身发绿,一开口一股青草味道,肯定是蚂蚱成精的,蚂蚱怎么可能见到冬季呢?
佛说:永远不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那是对你无情的消耗!【早课】第...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三季。”学生十分不解,但又不敢马上问,只见客人高兴道:“快!磕头磕头!”学生乖乖地磕了三个头。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怎么会是三季呢?”孔子说:“你仔细想想刚刚那人有什么特点?那人全身都是绿色的,他原本就是生在春天的蚂蚱,他没见过冬天,又怎么会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