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山乡巨变|春风拂面日月新
布楞沟,是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考察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村,东乡语为“悬崖边”的意思。它的名称折射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群众生活的艰难,也让总书记亲身感受到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生存现状。他叮嘱大家,“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总...
短长书 | 《花灯调》:让乡村巨变成为文学视野中的可见之物
但在《花灯调》中,刘庆邦好像有意绕开这一传统,而主动采用一种纯化策略——即有意避开或弱化乡村内部世界里的种种尖锐矛盾与冲突,而更多以驻村第一书记(向家明)的主动作为、各级政府在政策、财力和物力上的大力支持等各种外部视角、关系及力量为核心依托或动力机制——从而一步步达成对于扶贫干部形象的塑造、对于种...
生活成就了文学 历史塑造了艺术
周立波《山乡巨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巨变中的历史生活的深度参与和观察。影片分层次叙述了举家回乡的周立波与代表先进力量的村干部和村民、向往新生活的普通村民、落后但可转变的村民等几个层次人物的互动关系。这些人物之间还存在着交叉、重叠、互渗的矛盾、冲突、碰撞。通过对周立波家庭和事业的描写,把生活与写作的...
百年山乡巨变!梁家河:黄土地上新农村
梁家河村史馆所在的梁家河村支部委员会和梁家河村村民委员会大院里,“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习近平”几个大字最为显眼。知青岁月为梁家河烙下的印记,延续至今,影响至今。“这是一个记载初心、触动灵魂的地方。站在这里,能感受到一种力量。”大院里,来自延安市一家银行的员工正在举行主题...
重读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有感:从人民中汲取创作力量
这位以如椽之笔赋予山乡灵魂的作家就是周立波。这部名著正是2019年9月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的《山乡巨变》。出生于益阳县清溪村的周立波,20岁时开始写作,1934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毕生献身于革命文化事业,先后任华北抗战前线战地记者、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解放日报》...
张白:读《山乡巨变》
盛淑君,就艺术刻画方面来说,在《山乡巨变》几个女性形象里是仅次于邓秀梅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盛淑君那种天真、活泼、倔强而又热情、粗野中透出无限聪明的农村少女的性格是写得很真切的。作者用纤细的笔触刻画出来的盛淑君的肖像也相当动人。盛淑君的性格在作品中是有所发展的,最初这个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少女不满足于山乡的“...
评论丨佘丹清:描写“新农村”——以周立波为中心的考察
描写“新农村”:以周立波为中心的考察文/佘丹清摘要:20世纪50—60年代,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小说是文学史的重要存在。周立波、赵树理、柳青创作的《山乡巨变》《三里湾》《创业史》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三部作品。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三位作家对“新农村”的认识和呈现各有侧重,艺术视角各有...
从人民中汲取创作力量——重读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有感
这位以如椽之笔赋予山乡灵魂的作家就是周立波。这部名著正是2019年9月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的《山乡巨变》。出生于益阳县清溪村的周立波,20岁时开始写作,1934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毕生献身于革命文化事业,先后任华北抗战前线战地记者、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解放日报》...
郭进拴|从《山乡巨变》到《新山乡巨变》【下】
《山乡巨变》中的人物原型大多是周立波在益阳体验生活时接触的老朋友,周立波当年就在“亭面糊”的原型邓益亭家中住过很长一段时间,而社长刘雨生的原型据说有四个(曾五喜、朱雨生、周惠歧、潘四喜),但是主要的原型是当时合丰农业合作社社长曾五喜,小说中乡党支部书记李月辉的原型是当时大海塘乡小乡农会主席陈桂香;陈年春...
领路人——文学作品中的乡村基层党员干部形象|《山乡巨变》 支书...
《山乡巨变》是作家周立波的长篇小说,也是《暴风骤雨》的续篇,它由正、续篇组成。《山乡巨变》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叫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艺术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剖析了农民在历史巨变中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