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的UFO:古代中国文献中的神秘天象
这些描述中,有一些特别引人注目,它们描述了形状各异、行为古怪的飞行物体,这些物体在天空中快速移动,有时留下奇异的光芒,有时又神秘消失。这些记录与现代UFO(不明飞行物)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引发了人们对古代文明是否已经接触过外星文明的无限遐想。在《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这些不...
易经:地恒动不止,而人不觉。古人2000年前就知道,论证精确
尸子,战国时期的著名哲人,李秀笔记最喜欢的就是他对宇宙的定义: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原来,中文的宇宙,就是空间和时间。上面这句话,表明了古人观测天地运行的规则,测天的运行,从牵牛这个星宿开始,而地的运行,则从毕昴开始。写到这里,不得不赞叹,古人对于天文的了解,是系统化,有规可循的,非常不简单,真...
二月二,龙抬头,承载着古人对宇宙的认知
二月二,龙抬头,承载着古人对宇宙的认知原创赵希夷看鉴龙抬头·鸿运当头春风得意二月二,精神焕发好彩头作为炎黄子孙,自称是“龙的传人”,这一点也表现在民俗中,龙的元素特别多。除了十二年一次的龙年,每年的元宵节会舞龙,端午节都有赛龙舟。还有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俗语。“龙抬头”的故事“...
开讲啦:武向平院士科普宇宙概念,古人千年前便对宇宙进行了定义
开讲啦:特种兵背包重达70斤左右,里面基本都是必需品没法精简,撒贝宁现场揭秘2024-10-1300:23对不起,我们来晚了!正版复刻08版天龙,画质升级情怀如初!广告天龙八部·归来了解详情2097|01:44开讲啦:姚中校参加阅兵通过天安门,全神贯注驾驶战机,没有任何空闲欣赏风景2024-08-291266|01:01开讲啦:撒贝宁...
古人是如何认识星空宇宙的?
古人是如何认识星空宇宙的?《诗经·国风》中曾写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火”其实指的是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它在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所以称为“流火”。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描写天象用以占卜、指导农事和咏志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早在文字出现之前,中国古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天文了。
时空、阴阳、宇宙……这个展览完美呈现了古人的世界观
更让人惊喜的是,当观众从球幕营造的似真似幻场景中抽离时,一回头就可看到在黑暗中散发荧光的T形画帛投影,古代韵味与当代科技,宇宙洪荒与生命个体,在这一回头间得以沟通交流,妙不可言(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50多年前,一群考古人员打开到最后一层内棺,一幅上宽下窄、长2米多、宽1米多的巨大帛画映入眼帘,直入内心。正像...
解锁《易经》智慧密码:正确学习的非凡好处全知晓
从天文角度看,古人通过观测天象,将星辰变化与《易经》的卦象相联系,虽然其中有着那个时代认知的局限性,但也展现了古人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学习这些内容,能让我们了解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古人的宇宙观。在地理方面,《易经》里有对山川地势等的描述和解读,不同的卦象对应着不同的方位、地貌特征等,这有助于...
古人对自然节律的认知
古人对自然节律的认知面对触不可及的宇宙,我们的祖先曾提出一连串深邃的问题——“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屈原的《天问》)”,并在漫长的仰望中尝试总结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二十四节气,作为这一过程的成果之一,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节律深刻的认知。在早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的部分节气已经形成,...
星空向往:探索古画中的浩瀚宇宙
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有飞天梦,中国人也从未停止过对浩瀚未知宇宙的探索。早在先秦时代,《老子》《庄子》《管子》等著作就明确阐述了古人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至汉代,对宇宙观的探讨更成为了思想界的主流,之后历代思想家、哲学家、天文学家等始终孜孜探求宇宙之奥秘,甚至天文星象成为了我国古代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
傩术,符咒,帛画:汉墓的仪式感,是古人对死的诗性想象
汉代出土的文物反映了当时极其发达的墓葬文明,它为我们展现了古人的宇宙观念,以及他们面对生死问题的根本态度——在古人看来,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转化,于是他们通过精彩的墓葬设计,实现了这一转化过程。一、作为第一道防线的墓门汉代人认为人死后会进入到一个鬼神统治的地下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死者在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