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乍看起来像是趋势的东西,有时候恰恰却不是趋势
往往有些事情,看起来、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很有道理”,反而就能够说明没有体现出“道”的特征,因为“道”有时候并不具有明确性。有时候,就像那些做自媒体的,总是希望观点明确,立场坚定,其实往往越是“坚定”,反而就越偏离“道”,越不具有价值。我从这一章中,读到的就是一个“辨”的重...
中国哲学家如何看待死亡
从“天地之道”的高度和深度来审视死亡问题,宣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老子之提出“出生入死”的观点(《道德经》第50章),显然也是从哲学本体即“道”的高度来审视个体生命的生死问题的。
陈烯尧:道德经中宇宙万物的起源和老子对人类发展的千古警示
陈烯尧:道德经中宇宙万物的起源和老子对人类发展的千古警示宇宙万物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努力探索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在《道德经》中给出了答案,其原文内容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
扑朔迷离的老子和《道德经》
他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则已”,(《道德经·三十章》)即万物超过壮年就会衰老,这是因为不再适合“道”。不能适合“道”,就会很快死掉。由此得出结论,有意造成事物的强大,就违反“道”的原则。因此,为了避免走向死亡的结局,最好一直处于软弱的地位。他说“柔弱胜刚强”,(《道德经·三十六章》)以水为...
《道德经》说,敢作敢为就会丧命,这句话真吓人
“勇于敢”代表坚强,“勇于不敢”代表柔弱。《道德经》第76章中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就是说: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这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这一类。这句话与“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可以互相呼应。老子基本上不提倡“坚强”。《道德经》第42章提到:“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民之轻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轻死”指的是不畏死亡,也就是根本不把死亡当回事。从消极的意义上说,轻视生死就是一种铤而走险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整个社会和整个世界,都是悲剧性的、破坏性的。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轻视死亡就是一种与邪恶势力斗争的行为。
生命的哲思:从《道德经》看当今社会的生与死
记得《道德经》中是这么写的: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老子说:人出世为为生,入地为死,从出生的那天起,便开始走向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可长寿者,十之有三,属短命者,十之有三;本可长寿而因自己行为不当跳入死地的十之有三。这是什么...
《道德经》中暗藏的8个思维,读完够用一辈子
过于刚强会趋于死亡,柔软才能充满生机。再强大的人也有极限,不顾极限,强出头,只能自讨苦吃;再柔软的人也有韧性,以弱胜强,再艰难,也能绝处逢生。这便是《道德经》讲的“守柔贵雌思维”。电视剧《知否》中的主人公明兰,自小聪明,但母亲一直告诉她要低调行事,不可出风头。
一读就懂的《道德经》
《道德经》所说的“圆满将覆”指的是人的心态,而并非指事业,很多人误解了“物极必反”的思想,认为凡事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非要追求圆满呢?于是,凡事都“差不多”的人生信条就成了偷懒者的护身符,《道德经》也随之成了消极避世的代名词。现在,我们将这一章深入解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