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崧杰 |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古代东西方海洋贸易中的玳瑁
总之,由于宋代对来自海外的玳瑁实施专卖,直接将产自红海沿岸的玳瑁运至中国的阿拉伯商人越来越少,玳瑁贸易逐渐转由东南亚各国及印度通过朝贡方式带到中国。由于阿拉伯商人无法再将玳瑁等贵重商品运至中国直接出售,广州对于阿拉伯商人的吸引力也开始下降。不少阿拉伯商人北上泉州,因为那里更靠近瓷器、丝绸的产地,由此也进一步...
宋代香料贸易,能获得蓬勃发展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佛道两教的兴盛和民间兴盛的香料需求是动力,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是技术保障,离开任何一个条件,宋代的香料贸易都会受到影响,甚至难以维系。此外,这些地区无不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悠久的海外贸易传统,对海洋贸易的政策管理较其他内陆地区更为积极、开放,这就为它们发展以香料为主的海外贸易创造了必要条件。无论...
大陆与大洋的碰撞:中国人是如何认识海洋文明的?
作者分析了大起大落背后的吊诡之处,永乐年间的七下西洋是“举全国之力,创造万国来朝气象”的政治作秀和政府放纵,其财政入不敷出、经济上得不偿失的结果,反而导致了此后包括海禁在内的一系列的矫枉过正、过度刹车,“政府拒绝市场”,民间与印度洋正常商贸被强制停摆,“唐宋元以来海洋亚洲的贸易网络出现骤变,中国的...
海上那些事儿 | 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啥样的?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引发了迫切的运输能力提升需求,沿海交通的贯通成为首选途径,而大型跨海石桥的建造是交通网构建中的关键。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首创“阀型基础”“种蛎固基”“浮运架梁”等先进的建桥技术,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侨呈东北西南走向,系花岗石砌筑,现桥...
山东海洋文明:港口、灯塔与炮台
北宋初期,登州港成为宋朝与高丽海上交通的进出港口,为了接待海外使者,还在登州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有关外事活动。在此期间,登州港的民间贸易十分活跃,两国商人大谋商机,到了明清,虽然受到政策的制约,海洋商贸的盛况不如以前,但是登州等港口仍然是重要的商港,商务甚盛。
张佩国 黄小莉:宋代明州“神舟”出使高丽与地域文化认同
美国学者贾志扬对10世纪后期至11世纪东亚政治情形一番概览后写道:“宋朝没有能力去控制通往中亚和欧洲的陆路,它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积极地推进海洋贸易政策(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而明州“海帀三垂,北通海岱”有着“东控高丽、日本诸国”地理区位优势,遂成为宋廷强化高丽、日本与本朝朝贡关系的海上枢纽,逐渐取代了登州港沟通东北亚的地位...
孙竞昊:明清地方与国家视域中的“海洋”
从地方社会的角度来说,涉外贸易地区的商贾在与外族的贸易中常常能牟得高利,这是出于与朝廷不同的动机。按内陆农业国家的思维,海洋通常不是财富或国家赋税的常规来源,特定区域的海上活动受到制约和限定。但唐宋以降,中国的海洋贸易急剧壮大,而且在某些时期如南宋时,政府成功地征收了来自海上活动的高额关税。而沿海...
宋元以来中国沿海古代沉船的考古学观察
初步了解沉船的性质、沉没原因、古代造船使用的木材、造船的技术与工艺以及航海技术;通过船上运输的货物可以初步探讨当时的海洋贸易活动及海商行为,利用船上保留的船员或商人的日常生活用品还可以初窥古代船上“微型社会”的面貌;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中国古代船舶制造、航海活动、海外贸易发展演变的历史,再现船上人员和流动...
黄纯艳:宋高宗海上避难研究
与汉唐时期相比,南宋时期国家海洋政策、海洋对社会经济影响、亚洲海洋贸易发展等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传统海洋文明趋向成熟。南宋在海洋文明核心要素、东南沿海领先地位以及海洋性地域特征的发展上都起了关键作用。元明清海洋文明的发展,受到内外因素共同影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这一阶段海洋文明的核心要素和发展取向,深受...
从岭南陶瓷之路到“北宋广交会”:《打春(完整版)》的14个看点
“金山珠海,天子南库”这个盛誉对广州来说,并不陌生。此说法初出自唐代刘恂的《市舶录》。刘恂在唐昭宗时曾任广州司马。宋代叶廷珪《海录碎事》引用了刘恂的话,以言海外贸易的兴旺带来了巨额的税收。小说中描绘了陈云峰、卢彦、陈云卿等官员形象,具体人物虽属虚构,但在同一历史阶段,见于记载的清官能吏却为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