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最受欢迎的文学课,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鲁迅
但当语文老师在课上讲《狂人日记》,一定不会说这是一个精神病人写的日记,而会说这是一个象征,这不是一个狂人,这是一个战士。“狂人”其实是勇敢无畏的战士,是第一批站出来反抗这个秩序、发出呐喊的声音的人,是被冷漠的旧社会压迫而成了精神病患。然而小序中一句“赴某地候补矣”便将整个正文都打破了。没有...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xx参考资料
狂人的病愈和候补,代表着狂人的失败和倒退。因而作为白话小说,却用文言写“识”。(2)作品的言语表达了作者的反讽意味。这种反讽性表现为作品开端部分的“识”作为全文的真正结尾,表明了狂人此时“病愈”——也就是不再疯狂,重新回到“大众”的队伍中了,因此,“到某地候补”去了。这意味着狂人反抗的失败和...
105年后,鲁迅《狂人日记》中208个字的文言小序,你看懂了多少?
比如第一个问题,如果“狂人”的病是“自愈”的,说明“狂人”面对外界妥协了,而妥协的原因就值得我们去思考了,是因为忍受不了外界的排斥,还是忍受不了内心的恐惧,亦或者是人性中所存在的某类因素的驱使……而如果“狂人”的病是“治愈”的,那么我们除了要思考“吃人”的种种伤害力外,我们还要思考“吃人”...
《狂人日记》借用了西方小说的形式并有意识采用白话文
这样一来,小说文本就具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的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反讽的结构,也充分显示出白话文的出色表现能力,前面思路清晰的小序反衬了狂人日记的思维的混乱。钱夏在鲁迅先生《狂人日记》横空出世之前,钱玄同他们那帮“新青年”朋友中,已有陈独秀、胡适举起了“白话文学”的旗帜,提出用“活的文字”写...
李浩:《狂人日记》的骨骼与魂魄|读大家
这里的小序是“套盒”,它使得《狂人日记》这部短篇有了结构上的又一层,进一步地拓展了叙事的空间;而文言文为序,则或明或暗地喻示“传统”的坚硬与固定,它和文中“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的对狂人现状的介绍构成合力,强化了它的反讽。这种设计上的精心与经心,实在是处处可见。
鲁迅《狂人日记》发表100周年:他的深意,远远超过我们知道的标准答案
《狂人日记》精小而开阔(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对中国的历史和传统理解越深,对这个短篇的理解也就越深。可以说,其中的深意远远超出大学中文系给出的标准分析答案。而在如何把西方文学技巧嫁接到中国语境和问题意识上,鲁迅也做了非凡的探索。许多后来的写作者与之相比,是逊色的,乃至是无用功的。
再读鲁迅《狂人日记》
小序和正文采用了不同的语法,一个文言文,一个白话文,创造了两个不同的世界,文言文描写的是现实世界,白话文描写的是狂人世界,按道理应该难懂的是狂人世界,容易理解的是现实世界,但鲁迅用这种写法,却表达了一层另外的含义,真正难理解的是现实世界,容易理解的是狂人世界。这就是为什么?鲁迅不直接用白话文作序的原因...
鲁迅的铁屋子与世界的警戒线
狂人与上帝形象的叠加,也让狂人的命运走向,出现两种可能性:一是像鲁迅小说文言部分的小序所讲,重新踏入社会;二是以肉身的灭亡,换取了精神的永生。观众不管认同何种结局,对于狂人那些不断重复、带有呓语色彩的独白,应该都会印象深刻。陆帕戏剧的魔法之一,是被演员缓慢重复诉说的独白,会与配乐、影像一道,共构出难以用...
新刊| 黄子平:文本细读的生机
在《狂人日记》的文言文小序和白话文正文的缝隙中,借由“余”“大哥”和“狂人”的三重视觉的参照,分析了小序中的“候补”究竟何所指。又由这未必“蒙冤”的大哥,结合《我的兄弟》《风筝》等作品,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大哥”形象的历史内涵,并提示了由巴金的《家》、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直至路遥的《平凡的...
月光穿过一百年
《狂人日记》就是这第一记重拳。事实上,它确以石破天惊的方式发出了现代中国的第一声“呐喊”。一方面,它在思想内容上“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揭出封建伦理“吃人”的本质,并以“救救孩子”的呼声开启了那一场以“掀翻吃人的筵席”为理想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