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芃芃丨古道新风 历久弥新——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
篆刻家在继承前辈优秀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出现了自明清以来的皖派、浙派以至今日的流行印风等多种流派和风格,产生出丁敬(1695-1765)、邓石如(1743-1805)、吴昌硕(1844-1927)、齐白石(1863-1957)等诸多大师(图2)。这些艺术家将这门古老而又弥新的传统艺术一直传承、发展并创造至今。图2篆刻技艺主要采用...
论篆刻巨匠的出新(上)
以“篆”论,它纳文字于印,印化本身是布局的艺术,在方寸之地,线与线、字与字微妙得体的处置,计白当黑,气象万千,使其自具山川异域般瑰丽寥廓的风景;同样,枣栗之地,让书写意义上的线条,经过“刻”这一环精湛刀法的锤锻、再塑、升华,令其有如电闪、锥画沙、折钗股般咀嚼不尽的丰厚意趣。篆刻堪称是芥子纳须...
民俗研究笔记(10)篆刻,古代文人的潮玩
篆刻艺术并不是单指篆体,而是在其上重新加以了思想与哲学,形成代表个人的艺术风格与符号,在雕刻时的刀法,线条的粗细,折角弧度这些都这有讲究,如:邓石如,丁敬,赵之谦等名家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与个性。到了明清时期,篆刻更是达到了兴盛,出现了很多流派,如:浙派,皖派,歙派,徽派,齐派。他们开始突破了传统书法的局...
荐书丨《韩登安书法篆刻课徒稿》丛书两种
王福庵刻印初宗浙派,后又益以皖派之长,上究周秦两汉古印,自成体貌;整饬之中,兼具苍老浑厚之致;偶拟明人印格,亦时有会心。王福庵生平刻印,数以万计。韩登安作为其高足,其篆刻亦得神髓,深受其沾惠。本墨稿不仅体现韩登安摹印的细节,且将王福庵存世印稿与墨稿对比展示,以期更好的还原王福庵印稿与墨稿的区...
200余张篆刻高清图,一键掌握明清篆刻简史
章法上,注重虚实对比,稳中求奇。在刀法上,信手落刀,使转自然,充分表达小篆舒展、流动的笔意。巴慰祖篆刻取法秦汉,深得古意,用刀含蓄而富变化,所作多为传古之精彩之作。杨龙石的白文印以摹印篆入印,用刀细碎,线条在转折处突显锋棱,也讲究拟古印浑厚之气。朱文印吸收了一些皖派的手法方圆并举,在章法处理上...
方寸万象 字里乾坤
三十五岁之前他学习篆刻主要得益于丁敬、黄易等浙派篆刻家和以邓石如为首的皖派篆刻家的理论(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此时的他尚处于摹刻的阶段。三十五岁后,他的篆刻开始出现了自己的风格并逐渐走向成熟。他对西周的钟鼎文、春秋的《石鼓文》、秦的《秦诏版》、汉代瓦当等广泛涉猎,并以这些器物上的文字入印,尤其是以《石鼓文》入印对他的...
篆刻艺术四十多年来是前所未有的繁荣
韩天衡:可以说,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里,篆刻是成熟得最早的传统艺术之一。诗讲唐诗,词讲宋词,书法称魏晋。但实际上在印章艺术成熟的战国时候,很多艺术还在萌芽期呢。而篆刻艺术能有两个高峰,也是其他艺术门类所没有的。因为它具有其他领域所不具有的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因素。我认为有这么几条——一是材质上的革命。
骆芃芃:玉树临风??历久弥新—走出国门的中国篆刻艺术
这样,印章的用途扩展了,它不限于实用,而且还有了被人欣赏的艺术价值。此时的文人、艺术家们开始选用石材代替金属并亲自动手刻制印章。这一技艺的改变,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篆刻家在继承前辈优秀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出现了自明清以来的皖派、浙派以至今日的多种流派和风格,并诞生了丁敬、邓石如、...
方寸华章:篆刻艺术的起源与流变
至清朝中叶,篆刻史上的两个主要流派初步形成。其一是以钱塘人氏丁敬开创的浙派,以“短刀碎切”为主要技法,印章苍古质劲,金石感明显。其二是由邓石如开创的皖派,以“冲刀”为主要技法,线条流畅圆润,风格凝练,笔意潇洒。篆刻艺术发展至清末,愈加注重个人特色,在风格上多有创新。在晚清篆刻名家中,最著名的便是赵之谦...
普陀的这场艺术展,让你感受中医与篆刻的精彩碰撞!
用于印材,大量文人雅士参与篆刻创作,刻印内容大大拓展,诗词佳句、励志名言都被刻于印面,而健康养生名句也常常入印,如浙派创始人丁敬所刻“天赐长年”“烟云供养”,皖派篆刻大师邓石如所刻“以介眉寿”“心闲神旺”,近代印坛巨擘吴昌硕所刻“节嗜欲定心气”“一读书二学医”等等,足见健康养生格言也是历代篆刻家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