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传播的失灵与修复:家庭成员“共同媒介参与”的视频分析研究
目前人机传播研究较为明显的特点和局限包括:第一,相关研究虽已逐渐向人机关系等较为深刻的话题发展(彭兰,2022),但多聚焦于“技术接受”这个人机关系的建立阶段(EntryStage),尚未将关注点进一步推至人机传播的过程,分析用户如何与机器(人)密切联系(Engage)的细节(罗龙翔,王兵,王秀丽,2021),并顺承人机互动的实践轨...
...QCA 的媒体国际传播新闻叙事策略分析 ——以中国新闻奖国际...
摘要媒体的叙事策略是故事、叙述及叙事行为等方面相互内嵌、深度关联的组织系统,为进一步探索各叙事要素的协同与共生关系,本文以第26—33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作品为研究对象,基于QCA定性分析方法,剖析影响媒体国际传播新闻叙事的必要条件及多因素有效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强议题自主、社交传播环境应用是促动媒体叙事效果...
社交媒体如何建构“理想受害人”——基于微信公众号性侵报道的...
本研究考察我国当下性侵案的呈现概况,描绘性侵受害人形象,找出“受害人”与“理想”因子相关的诸种要素;将媒体呈现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媒介建构“理想受害人”的方式及各类影响因素;从新闻价值论及伦理学的普遍性法则出发,分析这一现象之于现实的负面影响。一、文献回顾(一)“理想受害人”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
社交媒体时代的打卡式旅行
人们首先被旅游目的地的各种媒介叙事所撩拨,而后具身前往,进而在社交媒体上反馈自己的空间实践体验,生成新的媒介叙事神话,由此推动“网红目的地”的空间再生产②。社交媒体时代媒介叙事的制造权从机构化媒体下沉至普通用户,个体化的视角、可复制的脚本和同质化的行为强化了旅行的仪式感,令网红打卡更接近原初意义上的“...
《传媒观察》|社交媒体时代,如何“重构”视觉图像的传播范式
社交媒体多元化,更是一种话语权“下沉”以及群体传播兴起的标志,将符号的实践性、生产性逐一凸显,图像的围观主体正是基于其具有的视觉传播动力,往往形成集群行为,一旦图像传播热度消退,随之而来的集群围观亦随之散去。事实上,视觉传播活动中图像呈不确定性。在“传播裂变”“读图悖论”“资讯泛滥”等隐忧下,单向或非...
社交媒体棱镜是如何把一个人扭曲成“喷子”的?
01《打破社交媒体棱镜》一书揭示了社交媒体如何扭曲我们的身份认同,增强追求地位的极端派的力量(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02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容易陷入极端观点的争吵,导致群体极化现象越来越严重。03然而,研究发现即使打破回声室效应,社交媒体仍会导致政治立场极化,因为棱镜会扭曲用户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当健康屡屡上热搜,健康传播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年终策划
第一是社交媒体对健康传播的影响越来越显现,社交媒体成为传播健康信息和改变健康行为的重要渠道,我们能看到,医学专家、卫生机构、传统媒体等都在通过这些社交媒体传递健康信息、与公众互动,也有利于提高了公众的健康素养。如今,社交媒体上每天关于健康的话题很多,从算法上看,大家的关注度高了,...
秩序修辞与协同:社交媒体语境下政府公共传播的逻辑重构与多元实践
社交媒体重构了政府公共传播的要素指涉语境,“秩序协同”成为我国政府公共传播话语实践的主导模式。通过运用语境重构方法对微信平台的政府公共传播多元话语主体生成的关键文本进行文本间语境重构分析,以检验政府公共传播各行动者在社交媒体的策略实践能力。研究发现,在重大公共事件传播中,官方机构以“权威发布”的强话语文本...
空间流动与关系重构:媒介化理论下聊天截图传播的社交实践
换言之,聊天截屏的分享将主体间的交流信息与场景进行视觉化存档并给予公开,允许旁观者自由地讨论与再次传播,这无疑加速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流动,空间中的人际关系网络也处于动态调整之中。三、研究方法(一)文本分析法研究者于2022年10月开始在微博、小红书与豆瓣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展开观察与互动,捕捉用户对...
2024年社交媒体的六大趋势
新年新气象,但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传播仍将继续,甚至可能变得更糟。因为人工智能可以让不法分子在社交媒体上以更有说服力的方式愚弄用户。在2024年,利用这种邪恶技术的也将不仅仅是个人或小团体。StegAI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EricWengrowski警告说:“国家支持的虚假信息宣传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这个问题目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