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难与李白杜甫并称伟大,真实原因并不仅仅在于是个“吃货”
而李白和杜甫则更不必说了,我们大家都熟知他们的成就。唐代诗人的高峰代表,李白诗歌清新飘逸,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他们一个代表了唐王朝的蓬勃风发,一个代表了唐由盛转衰之时知识分子深重的家国荣辱观和爱国热情。这两人被称为伟大诗人亦是当之无愧。(二)苏轼的定位——伟大的词人而苏轼,我们提到这个名字会首先想...
杜甫与李白:中国诗歌史上雄视今古的“双子星座”,从公元744年说起
当杜甫听到李白途经洛阳的消息后,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马不停蹄地来到洛阳拜会李白。年少李白十一岁的杜甫,心中还是有一份忐忑的,毕竟李白早已是诗名满天下的大诗人,自己只不过是一位崭露头角的诗坛后辈。不过他们的见面,打消了杜甫心中的疑虑,因为当两人相见之后,李白却出人意料地敬重杜甫。就像故人重逢一样,...
清代超狂的一首诗,通篇都在讽刺李白和杜甫,最后两句成千古名句
至今已觉不新鲜”,这两句诗的意思大致是,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已经传颂了上千年,被无数人吟唱,但到了今天,这些诗作显然已经显得不再那么新鲜。诗人敢于否定李白和杜甫,这种狂气不仅突显了他的个性,也展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诗人。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一首超越李白和杜甫,凭什么能“孤篇盖全唐”
也有人认为,没有任何人的诗能被称为“孤篇盖全唐”,哪怕是小学就已经学烂了的李白和杜甫也不行。就像如今的人听歌一样,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诗歌审美,只能说后人称赞这首诗写的的确好,所谓的“孤篇盖全唐”也只是后人对他的一个称赞。实际上并没有人直接称呼这首诗能够“孤篇盖全唐”,只是说他孤篇横...
...丨诗人与他们的时代——周朝《帝国与诗人:王维、杜甫、李白的...
王维、李白和杜甫的人生地理轨迹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除了王维在二十状元及第,李白和杜甫的仕途则要更曲折艰难,当然李白和杜甫的人生丰富经验和体悟也在诗歌文本中得以体现,如果说王维的诗歌以“内省”(寂灭)而存在,那么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则将更多目光投降更广阔的社会世界,相比王维诗歌空间的寂灭感,李白和杜甫诗歌空间中...
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邂逅李白,思念成为往后余生的腔调
其实自杜甫和李白在山东一别,再到杜甫写这首诗时,两人已有十五年没见面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李白与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双子星座。他们之间的交往、友谊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相遇篇公元744年,或许是平凡的一年,但在中国文学史上,算得上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因为这一年,唐代两位最有名的诗人在洛阳相遇。
你该去看看唐诗中的重庆
赏析: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全诗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随心所欲,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王学泰:杜甫善于用极细的心思去体会大自然,并从传统哲学出发视...
中华读书报:您刚才提到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说“文章憎命达”,其命运比李白要悲惨得多,但他依然能够“贴紧地面”行走,您在书中把他的为人为文上升到哲学层面,比如儒学思想等,他的行为对当下有何借鉴意义和价值?王学泰:传统知识人的优良品质,在杜甫作品中有较为集中的表现,这与他所受的儒家教育和诗歌教育有...
2024中考考前押题练习之诗歌鉴赏
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这首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综合以上分析,作者并不是乐在冉溪,而是诗人谪居时的抑郁之情。
出身名门死于穷困,杜甫的一生为何“高开低走”
王炳文:杜甫朋友挺多的,他本人也比较喜欢交朋友。像高适、郑虔,算是他最好的朋友,兴味相投,彼此照顾,政治上更是相对趋近,交情很深。薛据、岑参也是私交很好的朋友,他一直到晚年还给薛据寄诗,调侃对方不服老,“上马不用扶,每扶必怒嗔”,关系很亲近。他和李白是精神上的知己,青年时期有过两年时间的交往,后来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