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重新走近这位“宽阔的巨人”
展品包括巴金先生在武康路113号的家庭生活实物,如展出巴金先生曾经使用的藤椅、小茶几、手杖、西服、孙女晅晅孩童时期的自行车、外孙女端端和孙女晅晅与巴老之间的来往赠书、贺卡,以及家庭生活票据、存折、粮本、留言条、税单等各种实物,让游客更近距离地接触巴金先生的生活日常。
“我感觉到生活的激流向前奔腾” | 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
1929年,巴金与大哥李尧枚摄于上海为我大哥,为我自己,为我那些横遭摧残的兄弟姊妹,我要写一本小说,我要为自己,为同时代的年轻人控诉,伸冤。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回国途中,在法国邮船(可能是“阿多士号”,记不清楚了)四等舱里,我就有了写《春梦》的打算,我想可以把我们家的一些事情写进小说。一九二九年七、八...
巴金诞辰120年|巴金如何谈论自己的作品?
他喜爱那些勇敢反抗、不屈服于命运的人物,例如《家》中的觉慧,那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寄托了巴金对于自由与变革的希望。而对于觉新这样的角色,巴金的态度则更为复杂。觉新象征了对封建制度的屈服与妥协,“他(陈剑云)甚至比觉新还更软弱,还更缺乏果断”,觉新是他口中软弱的代言。他在序跋中传达出对软弱者的理解...
巴金图书馆开馆,有人来向巴老致敬,有人带来了自己的礼物
叶灵凤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活跃的海派作家、书画家和藏书家,他还是我国最早的藏书票收藏家与研究家。叶中敏女士是叶灵凤的女儿,她是一位资深媒体人,曾担任过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这次从香港来沪。在展览现场看到自己父亲的画像之后,她马上与同行的两位朋友分享:在文献图片展当中看到有一幅画叫“文坛茶话图”(...
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他与《寒夜》的两次电影改编
巴金在文章中说:“香港影片的编导这样处理,可能有他们的苦衷。我的小说人物却不是这样……因为在一九四四年,已经没有人计较什么‘结婚仪式’了。儿子连家都养不活,做母亲的哪里还会念念不忘那种奢侈的形式。她希望恢复的,是过去婆母的权威和舒适的生活。虽然她自己也知道过去的日子不会再来,还是靠媳妇当‘花瓶’,...
一起读巴金
《家》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封建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内部冲突,语言质朴而深刻,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而富有张力,歌颂了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
巴金诞辰120年丨今天,我们为什么重读巴金?
翻开厚厚的论文集,可以看到,本届研讨会内容丰富,从作家、翻译家、编辑家、出版人等各个角度去认识巴金、理解巴金、阐释巴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认为,我们需要认识并理解巴金先生对20世纪、21世纪乃至未来的中国文学、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的特殊意义。“巴金先生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更在...
巴金的精神遗产
由《家》《春》《秋》组成的“激流三部曲”就是这样,巴金书写得十分分明:那些屈从命运安排的人,是没有出路的;只有那些敢于反抗的人,才有机会逃出家庭的囚笼,飞往自由的天地。“为了保持‘生’的美丽”年轻时代的巴金,创作中充满了控诉的力量和激愤的情绪,很多人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力量,包括他笔下的一些人物,...
家庭为作家提供了怎样的写作灵感?
在大家庭中的所见所感,汇成了巴金日后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记忆中的那些场面,在巴金的脑海中凝结成了清晰的场景,那些他爱过或者恨过的人,也化成了小说中一个个经典的形象。写《家》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回忆过去的过程,巴金挖开自己记忆的坟墓,和书中的人物一起重新经历命运的挣扎。自1923年告别家乡之后,巴金...
巴金诞辰120年·独家专访|巴金与书
巴金精通英语、法语、俄语、世界语,能够用德语、韩语和日语阅读,而且能流利地用意大利语背诵《神曲》。据统计,巴金故居现存巴金收藏的外文书语种有世界语、拉丁语、芬兰语、斯瓦希里语等近40种。“因为巴老突出的创作成就,很多人忽略了他也是一位翻译家。”周立民说,巴金一生翻译了四五百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书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