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重建“形而上学”
以有形事物为研究对象是大家熟知的物理学,以有形事物之上的无形事物为研究对象是形而上学。《易传》“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的传统中道、器不分,是关乎宇宙人生全体的学问。简而言之,形而上学是学科分化前研究存在和事物本质的基础学问。与会学者围绕道体学、气论与事论、道体与道气、本体论、儒家...
休谟|形而上学的“悬置”,形而下学的“奠基”
通过这一方式,休谟哲学将形而上学“悬置”了,“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必须对之沉默”,只谈论我们的经验、我们的感官所能知晓的事实,即“实际的事情”。而“实际的事情”,是一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所以,将哲学研究的主题从形而上学转向形而下学,休谟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认识论基础。文学史上有句老话,叫“...
儒学研究 | 任剑涛:形而上学的突围——以“生活儒学的超越本体论...
在形而下学方面开始动摇、但却自信可以捍卫传统的形而上学的一大思想表现;而认定中国传统的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都需要重构的前述两派,都是在认同中国必然经历一场古今之变的前提条件下,对传统的现代命运进行的重新谋划。
经济与哲学的联姻:从孔子、康德与韦伯的诞辰谈起
“天—仁—义—利”,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从正德到利用,从哲学到经济学,它简明扼要地展现了儒家文化何以可推动经济发展的逻辑,即“内圣”开“外王”的逻辑,也说明中国经济与中国哲学联姻是必然的。如果康德明白儒家道德学问,那么他一定会感叹,儒家成德之教是真正建立起“道德的形而上学”。如果韦伯真正明白了儒家...
郭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新释——兼论系辞的宇宙论
前者指存在于乾坤的次生易,即易道;后者为乾坤的物质存在形态。因而,将“metaphysics”译为“形而上学”是一场基于误读的误会。关键词:《系辞》;易;道;形而上;形而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易传·系辞上》的一个著名论断,在中国哲学史乃至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历代学者对这句话...
冯天瑜:中国近代术语形成是一种复杂三角关系的互动结果
“物理学”是形而下的谓之器,研究“器”的问题,形而上谓之道,那就是研究哲学问题,研究规律、法则,那就是哲学(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形而上学实际上就是他的哲学,包括他的一系列的范畴体系都在这个书里面,所以用形而上学翻译他的这本书的名字,就是翻译得不错的。所以中国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些努力,这些努力都...
人工智能:半个世纪的思想运动——基于图灵机、MP模型和计算主义的...
因为人工智能既是科学,也是技术;既是信念,也是实验,具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性质,并且始终维系着“形而上”推动“形而下”,继而“形而下”反馈“形而上”的互动模式。在20世纪的科技历史上,与诸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样的纯科学比较,或者与更倾向实验科学的基因学比较,人工智能的“形而上”和“形而...
道可,道非,常道——张树斌
几千年来,由于受对>这种〝道可道,非常道"的错误阐释的影响,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远离了科学,走向了玄学;远离了形而下,走向了形而上;远离了唯物论而走向了唯心论。竟管五四以来我们逐步引入了马克思的唯物论,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唯心论本质,消解了中国文化的唯物论认同。唯物论不认同唯心论,唯心论不认同唯物论。传统文...
作为道德形而下学价值基础的祛弱权
程颐曾说:“下学而上达,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德形而下学并不否定道德形而上学,而是把道德形而上学作为自身前提和要素,把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原则(坚韧性优先于脆弱性)改造为脆弱性优先于坚韧性,用祛弱权取代绝对命令作为价值基础。道德形而下学关注脆弱性和具体的现实问题,既是“上学而下达”,又是“下学而上达”...
什么是“形而上”,什么是“形而下”?
形而上,是对具体的客体的抽象和超越。形而下,是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二、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原是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亚里士多德死后200年,安德罗尼柯将他关于专讲事物本质、灵魂、意志自由等研究经验以外对象的著作编集成书,但却不知道用什么书名好,因为这些著作编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