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墓前的沉思
而少年时代的王充,身上却完全没有祖辈勇武好斗习性的遗传。其自幼好学,八岁能习《论语》《尚书》,日诵千字。后送京城洛阳太学受业,师事班彪,博学强记,通百家学说而不拘一家之言。和许多读书人一样,王充学成之后,也曾抱着致君尧舜的梦想,走“学而优则仕”的路子。游学十几年后,王充返回故乡,担任上虞县掾功...
王充:从皇室近枝到平民,因祖宗无德四处避仇
史籍记载,王诵早逝,王充奉母至孝。而且王充自幼聪明好学,在乡里颇负才名与声誉。20岁时,王充被推荐到首都洛阳的太学里去深造。当时,太学的主讲官是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班彪(3—54)。王充学习非常刻苦,深得班彪的赏识。太学王充是一个真正的“学霸”,他在太学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大师是怎么样炼成的”:刚...
李浩丨王充阅读渠道新探——基于文献文化史视角的考察
王充是基于建构自身“圣贤”理论的需求提出上述观点的,故而不无偏激,但他的确指出了一个事实,即:在汉代社会,相较于王充这样的底层士人,司马迁、刘向、刘歆、杜邺、杜林等“专城苗之裔”或“典官文书”者能够占有、利用更多的图书资源,这为他们的“博览通达”提供了充分的外在条件。不过,相较大多数家贫无书、终生...
华夏科学:仅从王充和宋应星这里,就发现好多西方物理理论的源头
王充在此处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思想,——声音的强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衰减:鱼激起的水波不过百步,其声音在一里之外消失殆尽;而人声和鱼声一样,也是随距离而衰减的。因此,王充是世界上最早向人们描述肉眼不可见的声波图景的人,也是最早指出声强与传播距离关系的人。《论衡》“论死篇”,是世界上第一次解释人声...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王充强调人应该勤奋好学,“且死不休”。他在《论衡·感虚篇》中说:“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寒冷不积累一段时间,不会下霜;温暖持续一段时间,冰雪才会融化。做学问同样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达到一定的高度。
妈妈的味道——雪菜炒冬笋
有些家庭在周末会带着孩子走入章镇镇的千亩茶园,到王充清廉思想展厅走一走,妈妈会给孩子讲述王充小时候的故事,给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带着孩子们去竹林观察,讲述竹子的品格,以及制作王充爱吃的家乡美食——雪菜炒冬笋,引导和教育他们要学习王充像竹子一样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品格,以及聪慧好学、志向远大...
浙江一灵堂深夜起火,烧死老人的儿子儿媳,难道真是犯“重丧”?
所谓的“重丧”,意思是指:家属有两人相继死亡。“重丧”一词出自汉·王充《论衡·辨祟》中,在该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辰日不哭,哭有重丧。”于是,民间便有了“重丧”的说法。王充,生于公元27年,卒于公元97年,浙江人,自幼聪慧好学,喜欢看书,非常善于辩论。古书上记载,“王充过目成诵,博览百家,...
2021高考作文热点题目和作文素材十四
06.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东汉·王充《论衡》(品德不优秀的人,不会胸怀远大理想;才能不大的人,不会拥有渊博的见识。)07.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只有贤明、高尚的人,才能让人信服。)08.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
100句脍炙人口古诗文,背完立即让你提升一个境界!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论衡》_江苏检察网
一是先秦诸子百家的影响。王充一生勤奋好学,“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能够在《论衡》中对先秦各家各派的思想旁征博引、批判吸收,并涉及农医、算术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