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走过70年的ISSCC,拥抱芯时代
2005年ISSCC首次录用中国内地的论文的作者来自工业界的艾迪悌新涛(外商独资企业);2006年入选论文来自科研机构中科院半导体所;2007年,鼎芯通讯发布了CMOSTD-SCDMA射频收发芯片,这是首颗在ISSCC发布的中国芯;2008年清华大学代表中国内地高校首次亮相;2009年复旦大学在ISSCC实现首发;2011年中科院计算所在ISSCC上实现首发;2018...
24核中国“芯”降生复旦
虞志益:复旦大学团队研究的突破点在于提出了创新性的多核处理器核间通信的方案。从2009年起,复旦团队开始进行16核“复芯”处理器的研究,设计出“简单而高效的融合消息传递和共享存储方案”。形象的说是这样工作的:在16核芯片这个精心设计的“生产车间”里,16名“员工”被分成两组,被称为两个“簇”。每组8个“员...
复旦大学将展示320mW 16核心处理器
该论文来自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曾晓洋、副研究员虞志益。这将是中国内地高校的处理器相关论文第一次登上ISSCC这样的国际性技术盛会,也是继去年的中科院计算所龙芯处理器之后,中国内地处理器科研力量第二次亮相ISSCC。Intel届时也会展示一种高能效处理器,32nm工艺制造,单核心,频率915MHz,电压1.2...
加强中日交流工作任重道远
17日下午,校党委在光华楼东辅楼召开9月13日全校教师干部大会后的首次常委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同志和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同志在复旦大学教师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进一步做好学校各项工作,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校党委书记朱之文主持了会议....
中国芯的ISSCC/JSSC之路|中国芯|集成电路_新浪新闻
此外,复旦大学洪志良教授团队在2011年和2014年发表了电源管理方面的ISSCC论文,中科院计算所龙芯团队在2011和2013年、复旦大学曾晓洋教授和虞志益教授团队在2012和2013年都连续发表了处理器方面的ISSCC论文。但直到2016年起,中国大陆地区才开始持续每年都有ISSCC论文发表。
复旦学子获电子设计竞赛金奖
据了解,此次大赛由国务院学位办、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等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40多支代表队、共100多名师生参赛(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复旦大学学生代表队不仅获得团体金奖,信息学院研究生黄伟荣获个人奖二等奖,曾晓洋、虞志益、戴麟等三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