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苏东:我们为何需要中国古典学
其次,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大量概念均由中、日学者从西方翻译而来,部分概念使用了汉语中已有的名词,但其内涵已有所差异,比如“作者”与author、“寓言”与fable、“小说”与novel、“讽喻”与allegory、“抒情”与lyric等,这也造成我们对中国文学史认识的若干误区。最后,在以“文学”这一现代学科范式对接传统四部之学...
【理响中国】我们为何需要中国古典学
其次,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大量概念均由中、日学者从西方翻译而来,部分概念使用了汉语中已有的名词,但其内涵已有所差异,比如“作者”与author、“寓言”与fable、“小说”与novel、“讽喻”与allegory、“抒情”与lyric等,这也造成我们对中国文学史认识的若干误区。最后,在以“文学”这一现代学科范式对接传统四部之学...
卜正民:为什么研究中国需要外国学者?|翻译|汉学家|朱维铮|塞尔登...
我们觉得学习另一个国家的文化,就应该在其中实践,讲他们的语言,和他们吃一样的食物,我不是来中国过我在加拿大曾经过的生活的。对我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食物都只是食物,所以物资匮乏并不是什么问题。在中国的学生食堂,一周里最开心的事就是吃饺子。我们所有人,中国人和外国人都特别期待能吃到饺子。凤凰周刊:197...
韩江获奖意味着什么?专访诺贝尔奖文学委员会主席
安德斯·奥尔森:这是她写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我怀疑我们是否在西方文学中见过如此亲密的描述。或许在西方,我们仍然过于沉浸在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中。南方周末:韩江作品的主题始终围绕着如何抵抗人类暴力与理解历史创伤。考虑到当下的国际局势,战争和冲突不断,评委会选择颁奖给韩江,是否也有现实意义的考虑?安德斯·奥...
一周文化讲座|毛尖对话邵艺辉:当女性书写女性
嘉宾:罗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淡豹(作家)、罗东(媒体人)借由《生活在写作之中》,我们得以在契诃夫的《萨哈林旅行记》以及许多美丽的民族志文本之间穿行,领略如何将创造力、文学性与学术严谨性巧妙结合,将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类经验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叙事。11月24日,在方所北京店,我们邀请...
西方如何塑造了一个“哑巴”的非洲形象?
但是,从我们的角度看,非洲文学不仅仅是西方文学的一部分,它也是第三世界文学或者全球南方文学的一部分,是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中产生的文学,中国文学和非洲文学的相似性同样不容忽视,这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革命和启蒙的主题也是非洲文学的主题,知识分子和大众的关系,人民文学的运动、农民问题等...
诺贝尔文学奖|学者郝岚:《素食者》与新世界文学的虚假多元
某种意义上说,韩国女作家的《素食主义者》中对食物、身体和无声反抗之间的联系,是在一个强大的西方文学创作传统的逻辑中展开的:食物不仅是日常的、生存性的,更是政治的、社会学的。小说中作为退伍军人的父亲硬性要求女儿吃肉,动手打了英惠;英惠为了坚持素食选择割腕;拒绝治疗的英惠被亲人和医生约束行动,被强行插管...
一周文化讲座|今天我们还需要人类学博物馆吗
博物馆的展厅不仅是摆放器物的空间,还是“文化碰撞的场域”,不同的人走进展厅,由展品或展览叙事引发讨论,有时是沉默,有时是激烈的争论,这都是博物馆存在的关键意义之一。但也有人提出谁还需要博物馆,什么是人类学博物馆?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人类学家薛茗,将为我们打开这间博物馆鲜为人知的一面。
蔡熙:《当代西方前沿文学理论》
很多新兴的或者说尚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学理论并没有进入教材之中,例如关于城市现代性、声音叙事、视觉叙事、空间叙事、文学人类学、间性诗学、数字诗学、符号诗学、治疗诗学等理论在我们的文学理论教材中基本上是缺如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作者在深入研究西方各种不同流派的文学理论以及我国的西方文学理论教材的基础上,...
宁稼雨:叶嘉莹的诗学体系,特别注重中西文化差异的细微之处
宁稼雨: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叶先生对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非常熟悉,但立足点依然是中国本土的关怀。当下我们的文学研究,很多时候会陷入生搬硬套西方理论进行解释的怪圈。叶先生很强调走进诗词的语境中对意蕴进行理解。所以,她的诗词研究在中国和西方都有很大影响。我想,我们应该具备一个完整的学术视野,既不能故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