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兵:《清初遗民小说研究》
所谓清初遗民小说是指清初顺康时期由文化遗民创作的反映遗民意识的小说群体。清初遗民小说是在清初的人文思潮、文化因素、史学情结、文学语境等复杂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应运而生,其作家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于江南地区,在生存状态上具有忠明、逃禅、交游广泛等特点。而在清初遗民小说的创作、艺术、评点、传播等方面,遗民意识...
“上海6000年”第六讲:晚明以来上海士人的民本思想与创新开放
讲座由上海文史馆馆员熊月之担任主讲,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古代室主任叶舟、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应邀对话。讲座从王圻、陈继儒相关史迹切入,讲述晚明上海士人如何在开放中重实学,在融合中求创新,而这种意识和精神又是如何延续,形塑了上海的传统文化本色。以下为本期精彩内容。主讲熊月之晚明上海士人代表王圻...
河南师大“兼山堂”研学基地挂牌,校地协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
7月3日,河南师范大学“兼山堂”研学基地在辉县市孟庄镇东夏峰村兼山堂挂牌。据了解,兼山堂为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孙奇逢隐居辉县夏峰村的故居和讲学之所,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原为一进三院式建筑,现仅存后院。孙奇逢在清代学术史具有重要地位,他被尊为清初“三大儒”之首。他在夏峰村授徒讲学20余年,著书立说,...
黄宗羲:与世界对话的浙东学人
黄宗羲是浙江余姚人,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家、经史学家、地理学家和天文历算学家,被誉为清代“浙东学派的鼻祖”,在实学传承、民本思想、社会治理和自然科学等领域作出诸多开创性的贡献。黄宗羲思想是中华文化滋养和东西文明激荡下的自然产物,其思想的改革性、开放性和对话性超越了地域和语言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
孔颜所乐何事
但北宋以降,“寻乐”蔚为大观,逐渐异化成高蹈凌虚之风和空疏不实之气,在明末清初的“实学家”看来,乃是堕入“禅障”的表现。宋儒出入释老,虽依附儒说,终究为内典所俘,潜移默化而不自知,虚中玩弄,附庸风雅,自误误人,故李塨所谓“宋儒学术之误,实始周子”(《上颜先生书》),未免苛责太甚,然而亦非无据...
吴根友 |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对欧洲文明的拒斥与接受
拒斥的一方,有出于意识形态立场、政治安全角度考虑的,如《破邪集》的编辑者徐昌治,以及该书中收录的各色人等,如清初布衣杨光先;也有王夫之这样的大儒,从儒家经学中天文、地理知识的固有立场出发,批评利玛窦的地圆说和地球与太阳及诸行星的距离说(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接受的一方表现出比较多元的立场,有徐光启的“超胜会通”说、方以智...
得矣,失矣?回看康熙皇帝学习《几何原本》
康熙皇帝的学术旨趣,可以用理学与实学的二重奏来比喻。清初天下未平,满人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出于申明道统的需要,康熙极力推崇理学。1672年,下诏征聘理学人士,魏裔介(1616-1686)、汤斌(1627-1687)、熊赐履(1635-1709)、李光地(1642-1718)等人皆为一时之选,后来分别官居宰相、尚书、大学士等显职。1677年,康熙亲撰...
短评:“格物致知”何以“叩问苍穹”?
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认为,格致即“穷究事理以得致知识”;陆王心学将其定义为通过抵御外物侵扰达致本心澄明。清初实学提倡“经世致用”,主张“格致”与心性无关,而是向外探求新知。大概因其阐发了主体对客观事物探索认知的方式方法,晚清传教士及中国学人又将这一儒学经典概念“嫁接”到自然科学,故清末洋务学堂中...
实学思想家格物致知观的形成
实学思想家格物致知观的形成自明代中叶始,伴随程朱理学的衰颓而从中分化出的元气实体论思潮和王阳明心学体系中分化出的气实体论思潮汇聚在一起,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实学思潮。该思潮迅速成为儒学发展的主流。引人注目的是,继程朱之后,明末清初实学思想家格物致知观的形成,标志着格物致知又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向。这次...
汪高鑫:多重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
《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清初史家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