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嘉文 | 岐黄志,赤子心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百年前,南派武生名角盖叫天在上海演出时突逢意外,石筱山前辈以医术救急,断骨重续;百年后,展嘉文在跟随上海市曙光医院主任医师詹红生攻读硕士期间,也得以亲眼见证石氏伤科回春妙手的功效所在。“我记得特别清楚,来求医的是一位同行——牙科医生,因为职业习惯和生活中一些不良姿势,导致他常年被颈椎疾病所困扰,严重时头...
石氏伤科广收博蓄,为现代中医骨伤科学奠基
????发展于石筱山、石幼山。石筱山主张“调气血,壮筋骨,内服外敷,针刺手法,夹缚活动,相互参用,使疗效显著,而少后遗、复发之虞”,强调理伤宜气血兼顾,以气为主;石幼山曾求学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又受教于张杏荪,提出“理伤从痰取治”等观点,晚年担任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伤科学分册编委,著作等身。????拓...
石氏伤科170余年蓬勃发展,石筱山伤科学术联盟今成立,推动流派高...
目前,“石筱山伤科”已形成4代传承格局。与此同时,石筱山伤科学术思想和特色优势在新时代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因此在前期建立的“石筱山伤科学术研究中心”平台基础上,施杞教授倡议成立“石筱山伤科学术联盟”。石筱山伤科学术研究中心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学院的老中青三代教师和医...
龙华医院骨伤科主任莫文荣获2021年“上海医务工匠”称号
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授权专利6项,发表论文112篇,主编或参编《中医骨伤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中医骨内科学》《石筱山伤科学》《中医正骨学》《骨伤内伤学》等学术专著及国家规划教材14部,培养硕博士43名。
光华医院多了一个“名老中医传承病房”!
内涵——“石氏伤科流派施杞学术思想传承病房”内外所用的方药要体现石氏伤科的学术思想,要以《石筱山伤科学》所载方药以及施老师自己经验方为基础进行创新应用;特色——传承病房不同于一般的病房,看好病要有自己的特色,要以颈肩腰腿痛等慢性筋骨病为聚焦重点,构建中医骨内科学理论体系和临床、预防、保健、治疗、...
【初心??使命】努力为党的中医事业奋斗终身——龙华医院施杞教授
培养研究生硕士145人,博士72人,博士后15人,高徒30人,出国留学20人,主编全国统编教材《中医骨伤科学》3部(本科、七年制、研究生专用),主编出版了《石筱山伤科学》,并于今年主编出版了《中医骨内科学》填补了学科空白(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与恩师石筱山纪念铜像合影我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在共和国的旗帜下自己作为中医人的成长历程,...
百年初心奋斗者|每周坚持看诊,他用现代科学研读中医
196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被分配到附属龙华医院伤科工作,师从石筱山先生,后又拜师石幼山先生,他们均为我国近代中医伤科著名流派“石氏伤科”的代表人物,就此他与“石氏伤科”结下不解之缘。施杞和学生在实验室一起工作。倡导中西医结合上世纪70年代末,施杞跟随石幼山先生在门诊“抄方”,接诊了大量骨折...
【曙光·新闻】喜报!詹红生教授团队《中医骨伤科学》获首批国家级...
早在20世纪50年代,石筱山和石幼山两位先生执教原上海中医学院,开《中医骨伤科学》高等教育之先河;石印玉教授承前启后,凭籍石氏伤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厚底蕴,在教学实践与改革中融合流派传承与专业课教学,形成明显的特色优势;新一代学科带头人詹红生教授依托医院一流学科建设,带领团队坚持聚焦学术内涵、拓展学术外延,...
中医周超凡:行医六十载 人生渐展开
从小县城到大都市,踏进这所中医药高等学府,有幸受教于程门雪、黄文东、石筱山、秦伯未、章次公等中医大师,周超凡兴奋不已。6年的大学时光,他只争朝夕,系统学习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药学》等课程,阅读了大量中医药经典著作,并做了近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在大学,周超凡认识到中西医理论...
周超凡:发扬古意 融合新知
在中药研究方面,周超凡以传统的药性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相结合的思想为导向,在指导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分析复方、精简复方、组成新方,发掘新药和原有药物的新用途,探究药物的配伍禁忌和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探索改善剂型和给药途径等方面倾注了很多精力,提出了不少科学性的创见。他的部分研究成果,也融入进了第四至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