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虚妄之言,衡量百家之说: 王充与《论衡》
王充博学多才,《论衡》博大精深,在得书不易的古代,学者读《论衡》一本书,相当于连带着读了其他很多书,所以读后往往学问大进。因此在《论衡》面世之初,好比突然现世的武功秘籍,谁能得到了它,谁就能称雄学林,甚至还引来了人们争夺。东汉末年,《论衡》还没传到中原,蔡邕在吴地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论衡》,“恒秘玩...
《论衡》:一本写了三十年的“异书”
王充为何要给该书起名《论衡》呢?在《论衡·对作》里,王充曾作了如此解释:“《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有趣的是,由于王充博学多才,再加上《...
王充墓前的沉思
后送京城洛阳太学受业,师事班彪,博学强记,通百家学说而不拘一家之言。和许多读书人一样,王充学成之后,也曾抱着致君尧舜的梦想,走“学而优则仕”的路子。游学十几年后,王充返回故乡,担任上虞县掾功曹(在当时官僚体系中属中级官员),不久又升任会稽郡尉府掾功曹。王充嫉恶如仇、悲悯苍生,注定在官场境遇不畅,...
王充反对“生而知之”,反对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重视活学活用
概况地说,王充教学思想中唯物主义表现在几个方面:从知识来源上看,他反对“生知”,主张“学知”;从教学过程上看,他认为教学过程应包括“见闻为”的感性认识和“开心意”的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从教学效果上看,他注重“效验”,强调以实际效果来检验知识的真伪。这也就是王充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主要贡献。
《论衡》与王充的“君子思维”
《论衡》与王充的“君子思维”读史札记作者:马斗成、马小菲(分别系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讲师)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融知识与技能、道德于一体,能够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在思维道德方面具有仁、智、勇等品格,并形成了影响广泛的“君子思维...
《抱朴子》精华35句,博学精练名理,让人醍醐灌顶!
感悟:不要暴饮暴食,根据自己的体质而去调节自己的饮食,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写道: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27-弹鸟则千金不及丸泥之用。摘自《抱朴子·外篇·备阙》解释:弹弓打鸟,千金不如泥丸合适。感悟:宝剑虽长,做缝纫却不如寸长的针合适,每个岗位,每个技能在世上都有...
王充:因曝光先祖的劣迹而被后世谴责千年,一生不得志,落寞而逝
以此类推,王充自然也是儒生,他只是公开提出了对先辈们的置疑,而不像老董那样避而不谈,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他也是儒者,是一位敢于标新立异,另辟蹊径的博学奇儒。但是,王充的《论衡》除了在建国后的特定时期外,历朝历代都不受待见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在经学盛行,学者们都为各种重要的典籍进行校注和整理的清朝,...
学贯中西 大巧精工
谢无量是一位具有拓新精神的哲学史家。他顺应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经学转向和诸子学、佛学复兴的潮流,积极反思和重构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此次展出的《中国哲学史》《佛学大纲》等著作,便属谢无量在哲学通史上的研究成果;《孔子》《韩非》《王充哲学》《朱子学派》等著作,则是专题研究的代表。
《浙江儒学通史》:首次以通史形式,梳理浙江儒学这一文化高峰
所谓“浙江儒学”,是指渊源于东汉、形成于两宋、转型于明代、发扬光大于清代的浙东经史之学,它包括东汉王充的“实事疾妄”之学、两宋金华之学、永嘉永康事功之学、四明心学以及明代王阳明良知心学、刘宗周慎独之学和清代以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为代表的浙东经史之学,还包括以龚自珍、章太炎、孙诒让、马一浮为代表的...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主张做学问要博览百家、海纳百川。在《论衡·别通篇》中,他说:“人含百家之言,犹海怀百川之流也。”强调学习要涉广博通,倘若“海不通于百川,安得巨大之名”?人做学问尤其如此,只有博涉古今、兼通百家,才能成为博学鸿儒。“人不博览者,不闻今古,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王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