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实施人工智能赋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行动,打造基于大模型的...
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理工结合、工工贯通、医工融合、农工交叉,科产教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实施人工智能赋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行动,打造基于大模型的专业核心课程,加快专业教育教学的数字化改造,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济南日报·爱济南...
湖南大学:开展人工智能前沿与探索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项目
(1)基于百度的AIstudio人工智能学习与实训社区在湖南大学面向全校各专业(70%为非信息类专业)设了《人工智能前沿与探究》实践教学课程;(2)课程以OBE为理念,让非信息类专业学生了解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并初步具备自己专业范围应用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课程已经连续多次开课,课程获得学生和同行一致好评;(3)基于目前先...
一所西部职业本科高校的探索:职业教育遇上人工智能,咋办
从2019年开始,兰州资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张小梅就和同事一起打造人工智能方向的基础课程《Python程序设计》,这是该校建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在特色专业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内容。图为兰州资环大学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课程实践教学。学校供图张小梅和信息工程学院的4名教师组成了课程建设小组...
人民网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要从青少年抓起
鼓励各地各校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和研学实践,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研发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学习类课程和教学案例,为教学提供支持;鼓励学校通过多种形式活动,将人工智能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营造浓厚的人工智能教育环境……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从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普适化...
如何有效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
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和鼓励教师跨学科创新教学。中小学人工智能跨学科教学的开展,很多时候是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最开始的课例探索往往不需要“高大上”,重要的是勇于尝试、积极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博采众长、积少成多,逐步完成完善课程设计。构建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培育长效机制...
人工智能,全国高校何以“人人皆学”?
为使不同专业学生学有所得,不少高校为学生“量身定制”了学习内容(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慕课课程模块设计了理工版、管文版和艺体版3个通用版本,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特点个性化“组装”课程。北京建筑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主讲老师吕橙介绍,非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并非从零开始学...
广州市加速培育人工智能“种子教师”,推动中小学AI跨学科课程普及
针对人工智能跨学科主题课程设计与实施,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詹泽慧向老师们分享了“C-POTE”模型(“金字塔”模型)理论,即在核心素养目标的导向下,结合学习进阶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核心思想,以“概念群→问题链→目标层→任务簇→证据集”为核心,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并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
东南大学校长黄如:课比天大 创新建设105门人工智能+教学课程
来源: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东南大学实行“X+AI”、“AI+X”课程与实践培养体系,目前学校建设了105门人工智能+教学课程,目前已覆盖东南大学所有专业。东南大学在人工智能+教学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注重构建科学、合理、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还注重与各个学科的专业知...
人工智能教与学| 三本通俗易懂的人工智能原理与教学书籍推荐
面向人群:全国信息科技教师,校外人工智能课程辅导教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社会各界爱好者。推荐书目三:《精彩Mind+掌控板创意编程》是一本专业知识趣味化的科普书,它让原本枯燥的编程变得快速、简单又有趣,书作者以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帮助青少年理解数据、算法、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
从传统到智能:AI在工学一体化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创新应用
答案是:人工智能(AI)。笔者在走访技工院校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师已经在借助市面上常见的大模型在辅助自己做一些材料的撰写和完善,然而,因为每个人对AI认知、理解和提示词掌握程度的不同,绝大部分老师还停留在一对一交互获取信息的阶段,当面对一门课要40万字、一个专业要600万到1000万字的内容撰写时,就显得非常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