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宋德刚认为“隐士自杀”与庄子的“尽年”思想以及对自以为是的批判相抵牾,但庄子本人所持的死生一条和生累死乐的生死观消解了对死亡的恐惧。何晓指出庄子之“真知”实是对“认识活动之本质”的认识。而达成此认识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庄子之“真”。李健芸认为“以明”实际上是达者所具有的一种洞察,既是对具有固定...
《庄子》的这6种思维,读完真的大不一样
庄子区分了不同层次的知。第一类是感官之知。第二类是事物间规律性关联的知识。第三类是有明确地价值取向的知,这一类型的知,是庄子关注的重点。在第三类知中,小大之辨是庄子哲学最醒目的话题之一。但如果对比《秋水篇》与《逍遥游》,我们将会清楚地看到两者关注点的不同。《逍遥游》首章的小大之辨,着眼的...
获评2023“年度影响力学者”,他始终致力于伟大经典的传承
《庄子》的阅读曾经改变了他的一生,使得他转向了哲学,并走出了“无法忍受的穷极无聊,懈怠,没有方向,迷茫”的状态,他也希望将这种力量带给青年学子,将经典转化为我们同时代的思想。关于躺平在杨老师看来,今天的年轻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活节奏压力,去哪里都能被别人找到,用庄子的话来说,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庄周梦蝶”辨义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即死生变化之理也。”与上述理解不同,杨立华认为,《庄子》内篇惯以“昼夜”而非“梦觉”喻生死,“物化”证明的是外在于我的境域的存在,强调了一切“自”都从“他”的境域转化而来,这就是不得不面对却又不知所从来的“不知之化”,此即庄子通过“物化”开启的真知之路。
6个开场白,6个结束语 |写在2023岁末|庄子|孟子|孔子|老子|应帝王...
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庄子的逍遥呢?庄子的逍遥是理解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起点,也是真知之路的起点,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古人说终始,而不说始终;古人说死生,而不说生死。说始终,说生死只是近代以来的词。所以说,人生需要好的开场白也需要好的结束语,开场白和结束语相互呼应,相得益彰。这就是中国人的此世...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内篇释义》以哲人释哲学
综上所论,杨国荣先生的《释义》作为以哲学家解释哲学文本的作品,具有显著的哲学特色,它本身就是哲学的展开,这使其对文本达到更具有本质性的观看(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庄子》一方面说“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这意味着唯有哲人才能理解哲学,另一方面又有“知音其难”的慨叹:“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作为哲学...
讲座丨杨立华:真知之路——庄子的哲学
真知之路庄子的哲学主讲人: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1971年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大庆市五十六中学毕业。浙江大学工学学士(1992年),北京大学哲学硕士(1995年),北京大学哲学博士(1998年)。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刘笑敢 杨立华 陈壁生 丁耘 王颂 程乐松|真知与游观:癸卯论庄(上)
因此整个过程其实就是我把庄子的思考还原为真知之路的过程。当然里面有很多很大胆的提法,都在字里行间。最后谈一点,我这本书写作之初是想通过自己的立意解决一个问题,即我们到底要以多么庄重、多么郑重的态度对待庄子的文本和哲学?我们能否以足够的思想敬畏、足够的严肃和庄重真正把庄子哲学的哲学性充分揭示出来?...
讲座|北大教授杨立华:庄子意识到哲学表达中的语言困境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做客北大博雅讲坛直播间,围绕《庄子》内、外、杂篇哪一部分是庄子本人所作,庄子为什么要用编造人物对话的方式来写作等问题,讲述了庄子如何将“至德者”的不可言说,利用“闻道者”和“问道者”的对话将其中最根本的真知表达出来,给后世人以启迪。以下讲座内容摘编自现场录音整理稿,经...
火爆北大的哲学课,试着给“无解生活”一个答案
许多网友都问,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正轨?但实际上,变动无时无刻都会发生,相比于岁月静好,《庄子》告诉我们,不确定性或许才是唯一的确定,是生活的真相。关于“逍遥”的讲述开启了以“无知之知”为基础的真知之路:作为主体,唯一确定的知就是自我在根本上的无知。这向我们揭示出既无法了解、也无法掌控的客境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