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中国佛学的建立
所以从这些著作的内容来判断,作者们继续使用道家术语,并没有造成对佛学的误解或曲解,倒是造成印度佛学与道家哲学的综合,导致中国形式的佛学的建立。这里必须指出:"中国的佛学"与"在中国的佛学",二者所指的不一定是一回事,即不一定是同义语。因为佛教中有些宗派,规定自己只遵守印度的宗教和哲学传统,而与中国的不发...
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早期道家和道教经典,其生命哲学思想主要是围绕治身和理国两个维度展开,历经“三变”,即由“摄生”而“卫生”,由“卫生”而“学生”。道教文献中蕴涵有深刻而契合百姓日常生活的生命哲学智慧,凸显了道家对个体生命处境的关怀与生命伦理思考。程志华教授提出,儒学史上曾出现五种人性论,即“性有善有恶论”“性善论...
新轴心时代的哲学瞩望,“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北大开讲
9月9日,为纪念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儒藏》工程首席专家、总编纂汤一介先生逝世10周年,中国文化书院成立40周年,由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第六讲,主题为“新轴心时代的哲学瞩望:汤一介先生思想评介”于北京大学举办。杨...
“以思为桥,心亦无界”: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
▋全球观察2024年8月1日至8日,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来自120多个国家的5000余名哲学家和爱好者齐聚罗马第一大学。在8天的时间里,围绕大会主题“跨越边界的哲学”,学者们总计近1200场次、5000多人次的报告,共同构成了对哲学何以跨越地域、文化和学科边界的探讨。本次大会约有400余名中国哲学工作者参会...
哲学研究 | 温海明:意哲学与当代作为比较哲学的中国哲学
“生”是总体的创造性根源,这也是“中国哲学意识”(Chinesephilosophicalsensibility)[4],尤其是儒学根本性的开端。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丁耘的《道体学引论》、孙向晨的“家的哲学”都讲“生”[5]。“生生之谓易”在儒家、道家和佛家[6]里都大有可说。熊十力《新唯识论》重点批判唯识论或佛教思想中的“...
陈霞:道家思想是高速飙车的现代社会的刹车系统
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霞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时表示,道家思想就是为高速飙车的现代社会量身打造的刹车系统,提醒我们停下来思考,找到正确的方向(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2024年8月7日至9日,由凤凰网主办的大型文化品牌活动“致敬国学:华人国学大典”走进甘肃平凉,与会的学者专家、业界精英和网红达人,一起循着...
汉唐宋明的国教:谈谈作为本土哲学和本土信仰集合体的道教
当时这种看法其实相当精准:如前所述,道教本质上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中国所有本土哲学和本土信仰的集合体,这其实非常类似印度教——印度教实际上也不是一种宗教,而是英国殖民者到来后,发现印度的传统哲学和各路神灵,全都千丝万缕地搅在一起,便把它们全部打包统称为印度教。从这个角度来说,道教实际上就是“中国教”...
加拿大佛学院招生简章:全英文教学,培养国际化佛教人才
他对印度、中国和西藏地区研究大乘佛教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对中观派和瑜伽行派传统的历史和教义研究。他的研究专长领域在于如来藏(佛性)思想。他还对当代佛教运动、佛教慈护师工作以及佛教在加拿大的发展感兴趣。除了佛教研究外,邵教授还进行了西方古典音乐的研究。他同样热衷于研究《老子》、《庄子》等道家典籍以及《...
从道家思想看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
从道家思想看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转自:人民政协报《道家哲学引论》陈霞著《道教伦理:传统形态与当代新诠》陈霞著科技与人文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人文的发展需要科技提供的技术手段,而科技的发展也不可脱离人文的启发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提升,是激励思想创新、凝聚人心、树立民族理念...
中国哲学入门书,首推: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比如在道的理解上,儒家处于一个具象的阐释,道家则在一个抽象的理解层面。比如儒家的宇宙论,吸收了道家的一些概念,当然还有佛学的。佛,则相对晚些时候进入中国。而进入中国的佛教,与发源地印度的佛教也有了本质的区别。所以冯友兰认为这是中国佛学,即中国佛学属于中国哲学的一部分,不是印度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