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之可行性分析
可以中华优秀文化(哲学与美学)的角度阐释西方文化(“以中释西”),摆脱单一视角(“以西释西”)的束缚,使西方文化研究在现当代的条件下,达到“中西视域互补”,将中西方学者在西方文化研究上的思想碰撞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加以考察,进而追求“敞开视角、多元并存”。
跨越·比较·汇通:浙大线上举办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高端论坛
曹教授结合王佐良先生的学术生涯和杰出成就审视讨论下列问题: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谱系与中国故事,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当代问题和社会关切,当代学人需要具备若干重要方面学养,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欣教授就“英国18世纪中后期的文学社区与体裁分化”一题展开讨论。她认为,18世...
从“名”与“逻各斯”看中西文化精神
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性的努力本来是值得肯定的,况且,张隆溪对中西文化共同性的寻求还具有反对“欧洲中心论”偏见的意味,但如果这种对共通性的寻求以牺牲明显的、深刻的差异为代价,或压根就不相信不同的文化有任何“独特性”的东西[30],则不免失之偏颇和武断,并不利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智慧的把握。如果为了...
巴别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张隆溪教授认为,乔治·斯坦纳的《巴别塔之后》把翻译放在语言学、阐释学和跨文化研究广阔的背景中来讨论,却绝不是一部所谓的“翻译研究”著作,其价值也远远超过一些徒有虚名的“翻译研究“著作。读这本书,你会叹服作者学识之渊博、分析之精到和洞见之深刻,对人类如何通过语言来相互理解和交往,会有更真确的认识。这...
刘中望 费振华:接受美学促进比较文学发展
对读者的发现和重视。接受美学从读者出发建构理论体系,读者和文本是对话的主体;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视异质文化接受者为实现对话的重要基础,对话主体是接受者和他者文化。对“理解”的共同依赖。解释学是接受美学重要的哲学基础,被视为理解的艺术。姚斯前期的理论核心“期待视野”,把“先在理解”作为研究核心,后期直接走...
刑法学研究的五个关系
总之,刑法解释学中的真问题,应当是前提真实与客观存在,具有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并且能够寻找到答案的问题(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真问题也有不同的类型,有的真问题是实质性问题,有的真问题只是证明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研究任何真问题,都比研究任何假问题具有意义。不能不承认的是,我国刑法学界对许多真问题还没有展开研究。例如,刑法第...
跨越·比较·汇通:浙大线上举办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高端论坛
蒋教授认为,西方文学思潮通常是在跨国阈限下蔓延的,其拥有的跨文化、跨民族的“世界性”效应隐含了“世界文学”的基质。深度而全面的西方文学史研究离不开文学思潮的研究,文学思潮的研究又必然离不开系统、综合的思维与比较的理念与方法,其研究结果则又自然地属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范畴,而这种比较视野和理念则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