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加工环节的损失每年达150亿斤 如何减损?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孙辉认为,消费观念引导滞后、成品粮过度加工问题突出、新理念新技术推广不足、加工工艺不规范、加工副产物利用率低等因素是造成粮食加工环节损失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一度陷入过度追求“精米白面、主食精细化”的饮食消费误区。粮食加工企业为了迎合市场,过度加工...
我国每年因储粮等环节损失浪费粮食达700亿斤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李晓喻)中国国家粮食局官员9日在北京透露,全国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粮食每年达700亿斤以上。在9日召开的一场新闻通气会上,国家粮食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陈玉中对记者介绍了中国粮食流通环节损失浪费情况。他指出,在这700多亿斤白白流失的粮食中,农户家庭储粮损失浪...
粮食局:每年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的粮食损失超700亿斤
另一方面就是针对目前消费习惯存在误区的现象,比如消费过程中过度追求成品粮的精细白,实际上这不是一种很好的消费习惯,因此我们就倡导适度加工,避免加工过程当中对粮食的损失,同时也避免了营养的流失。主要是从以上这方面来抓好节粮减损。粮食局:每年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的粮食损失超700亿斤...
科技创新为粮食减损降耗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粮食加工过精过细问题,国家科技计划围绕大宗面制品、米制品和油料适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示范,突破绿色加工、适度精炼技术、高附加值制造技术以及质量安全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助力解决我国粮油过度加工导致的营养素流失、蛋白质功能损伤等问题。一是大宗米制品适度加工研究。主要研发适度加工及制品营养性、关键新技...
粮食节约减损,不负好“食”光丨世界粮食日
粮食加工全面倡导适度加工、合理加工,开展成品粮油适度加工技术研发及成果推广,避免过度加工导致出品率过低,推进适度加工标准研究工作,为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损失和能源消耗提供支持。例如,在大米加工中,应用柔性碾米设备,可提高粮食出米率5-8个百分点。积极挖掘米糠、麸皮、豆粕等综合利用潜力,提高粮食利用率,开辟节粮...
机收减损工艺改造、产业链延伸 我国粮食全链条减损取得积极进展
助力节粮减损:适度加工延伸产业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粮食加工企业也通过研发引入新技术,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等,减少粮食在加工环节的损失(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江西粮食产业以籼稻为主,记者了解到,100斤籼稻去壳后,有80斤左右的糙米,而由于市场上对精度和白度的需求越来越高,使用传统工艺,糙米加工成白米后重量和营养都损失不小...
大米过度加工与粮食浪费,推进大米适度加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据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数据显示,随着加工精度的提高,大米的食味先升后降,目前市场整体水平处于过度加工区间。相比之下,日本的稻谷出米率为68%~70%,平均比我国高出3%~5%。而每增加一次抛光,就会导致1%的损失,整精米率损失也会增大,动耗成本增加。更令人震惊的是,整个稻米加工行业每增加一道抛光工序,将...
...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促进节粮减损——粮食产后“跑冒滴漏...
粮食从原粮到成品粮,还得经过加工流程。近年来,市场上存在过度追求“精米白面”的消费误区,而粮食过度加工、出品率降低不仅会造成数量损失,而且营养流失的隐性损失较大。相关调查发现,粮食精加工在行业内普遍存在,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在加工精度上越来越高,出米率、出粉率越来越低,成为粮食损耗增加的一环。有的企业100...
粮食产后“跑冒滴漏”少了
????农业专家介绍,粮食产后环节众多,晾晒、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跑冒滴漏”的情况,造成粮食损失浪费。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就是要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相关服务,促进粮食生产提档升级,减少损失。????“2017年以来,全国已建成5500多个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全覆盖...
我国特制米生产每年耗损2千万人口粮
生产稻米一要地,二要水。而我国西北有地缺水,东南有水缺地,西南地水都贫,东北近几年开发三江平原湿地种水稻,潜力已经基本挖掘完毕。从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的测算看,在通过科技开发提高稻米单产的同时,减少流通过程特别是加工过程的损失损耗,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