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苏轼写下一首《阳关词·中秋月》,通过对中秋月夜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与弟弟苏辙重逢后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相聚无常的淡淡哀愁。词中“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深邃的月夜图景,而“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则透露出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淡淡忧虑。几...
苏东坡的最后一年
顷刻间便有一群人围到了苏轼身边向他敬酒,蒋之奇逐一介绍:胡宪臣、胡信臣、孙云、苏舜举、严勋几位是武进人氏;丁騭、张思、胡象德、姚仲容、张臣几位是晋陵人氏;另外几位则是邻近的无锡人氏(史上大多数时期,无锡为县,隶常州);单锡与他乃宜兴人氏……同在常州治下。参加今晚琼林宴的,差不多每一桌都有常...
豆瓣8.9分!孩子必读!《唐宋八大家文学课》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本书是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编著,它可不是古文的译注版本,而是以生动的笔墨、严谨的考证为我们勾勒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这八位文学巨匠的鲜活形象,豆瓣评分一直高达8.9,是读者心中走近唐宋八大家的“白月光”。书中,他们不再是遥不可...
宗师列传 唐宋八大家 苏轼、苏辙 解说词 可打印
那么像苏轼和他的弟弟,也是私人信件往来,但他们的私人信件,也可以通过官方的邮驿来传递,只不过人家哥俩写的信里头有好些诗文,所以最后把这信件结集出版,叫个名字《岐梁唱和诗集》。崔铭:对,他们两兄弟是一个月互相都会写一首诗,至少。诗成十日到,就是我这首诗写完,十天就到子由那边了,子由的诗十天就到我...
...挑耳图》考问启蒙《三字经》——也谈“老泉”别号的由来和归属
丁忧期间,苏轼致信曾巩,请其为祖父苏序作墓志铭。然而无论是欧阳修、司马光还是曾巩,他们对苏洵有各种各样的称呼,独独没有“老泉”之称。称苏洵为“老泉”的宋朝人,都是南宋人。因为苏辙晚年,屡遭排挤迫害,最后闭门颍州十年,埋头整理一生著作,以颖滨老人自居,以祖籍河北栾城为名,汇编成《栾城集》《...
不要低估一千年前的伟大女性:她,苏轼的母亲
董凡深吸了一口气,望着周围的屋舍山丘、一草一木,想象着一千年前的自己,如何能将一片荒地打造成苏氏一家的新居(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在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大型原创话剧、董凡即将主演的《苏母》中,她自己便是这位程夫人:苏洵的妻子、苏轼和苏辙的母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早已名闻天下,苏母以往却少人问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即将上演的...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旷达之旅
嘉祐二年(1057年),48岁的苏洵带着20岁的苏轼、18岁的苏辙一起从四川出发,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诗人欧阳修,副考官是诗人梅尧臣。他们对苏家父子诗文非常喜欢,尤其对苏轼最为赞赏,欧阳修称赞苏轼“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从此,苏轼走出眉山,逐渐扬名天下。
【文史英华】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曾枣庄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曾枣庄苏洵是一个具有离经叛道倾向的思想家、力主革新的政论家、“本好言兵”的军事理论家、培养出苏轼兄弟的教育家,更是一个“得史迁笔”的史学家、主张“有为而作”的文论家、“精深有味,语不徒发”的诗人、“博辩宏伟”的散文家。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上继韩(愈)欧...
苏轼:一生17次失宠、遭贬,却始终未丧命?朝廷有个二把手弟弟!
苏轼仅比弟弟苏辙大了两岁,古代,从来长兄如父,按理,应该是哥哥照顾弟弟。他们的父亲苏洵最初的构想里,也是让哥哥去照拂弟弟。也因此,苏洵在为两个儿子取名字的时候,就颇费了一番心思。哥哥名字里的“轼”指的是马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而弟弟名字里的“辙”,则是指马车碾过留下的车轮印子。
顾宏义:《辨奸论》真伪问题考述(下)
曾巩《哀辞》中称誉苏洵的文章“盛传于世”,京师及四方“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已“极尽赞扬之能事”,而非如章文所言“轼、辙兄弟,自不忍以哀辞刻于父墓而不为立墓表,故为苏洵别乞墓表”。邓广铭之后在答王水照之文中再申己说,强调“曾巩所写《哀辞》万无不用之理”。随后苏轼又于熙宁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