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文化”——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四大难题
正如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所说,我们其实对很多概念,如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现代文化、现代化的认知并不清楚。经常随意使用这些概念,表面、浮夸、滥用。甚至五四时代的大师们,对中国文化究竟好在哪、坏在哪,西方文化是如何来的、如何变的;现代化、西方化有什么相同与不同,都缺少清晰的认知。王元化甚至认为...
李毅: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进路研究
关于四类对“现代化”的认识和界定参见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版),第9-15页。这四种不同的界定,大体上反映了人们对现代化含义的理解,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现代化的内涵和时代特征。现代化既是新的生产力发展过程,也是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活动方式和思想观念变革过程。...
北大历史系的推荐阅读书目
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日]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01世界史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增补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商务印书馆,2004。
石硕:从“世界之中国”认识“中华民族”概念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指出:“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罗荣渠还特别提到落后国家的现代...
文稿| 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指出,从历史的角度来透视: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
罗荣渠: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
学者简介罗荣渠(1927-1996),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当代中国现代化理论与比较现代化进程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四川省荣县人(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代表作《现代化新论》、《美洲史论》。他所撰写、编著、翻译的著作共16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15世纪是世界历史上远洋航行探险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在这个世纪的头1/3世纪中...
崔之元:现代精神是灵知主义还是对它的第二次克服?沃格林和布鲁门...
不过,我国学术界“现代化”研究的开拓者,已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罗荣渠教授明确指出,“现代化”研究首先要界定“现代”的含义,也就是说“现代化”研究预设了“现代性”研究。“现代”(modern)一词在中文里最初的译法是“摩登”,但这是音译,不涉及“现代性”的实质内容。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国出版集团,2009年...
追念良师罗荣渠先生
不难看出,这些讲课实际上就是日后罗先生名作《现代化新论》的雏形。但相比之下,讲课也有其特点,主要是更加鲜明地提出了以现代化来衡量社会进步的新标尺,尤其是更加细致地探讨了国别或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如英国、拉美、日本、苏俄的现代化。在我所有选课中,我始终认为,罗先生的这门课最有分量,对我的学术启发最...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三重论域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4—55页。]从此视角看,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都属于大工业生产力形态。从时间维度看,现代化发端于16世纪,但实质性展开于18世纪,基本标志就是英国的工业革命;现代化对未来是开放的,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时期都属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卅年翰墨愈精神
罗荣渠,1927年出生,1996年去世,四川荣县人。历史学家。1945年考入西南联大,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到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工作,1956年回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曾任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会长等。著有《现代化新论》《现代化新论续篇》《美洲史论》等,主要成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