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联创纪录片出海,“寻找跨文化沟通的方式”
1970年代,两位外国导演来华拍摄的中国题材纪录片,给一代西方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中国》影响广泛,而常被拿来与其对比的,则是荷兰导演伊文思拍摄的《愚公移山》。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作为一种展现真实、引发
那么多人拍少林寺,凭什么就她拿国际大奖?
这届电影节的开幕片,是一部名叫《风的故事》的纪录片,导演是素有“飞翔的荷兰人”之称的世界纪录电影大师尤里斯·伊文思。放映开始前,伊文思在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陪同下入场,现场观众为之雷动。这是继《四万万人民》和《愚公移山》之后,伊文思又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在这部超现实主义纪录影片里,伊文思以梦境...
《四万万人民》:在战火中的中国,“我看到了勇敢”
在伊文思的影像记录里,当中国民众躲避战乱向内地迁移时,是一位屈膝爬行过铁轨的老妇;当日军屠戮过的中国的村庄时,是那一片人和动物的尸体;当中国政府发出全民抗战的号召,是那些得到食物面带微笑的孩子们……近距离,甚至特写,成为1938年中国最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伊文思取“四万万人民”作为纪录片的片名,也凸显出中国...
资料:新人电影节伊文思回顾展-愚公移山—大庆油田
《愚公移山—大庆油田》伊文思&玛索琳娜,1971电影讲述的是以丰富石油资源为支柱的中国东北部城市--大庆。和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不同,想实现这次人文工业之旅,就需要经受这片不毛之地相当严酷的生活条件。六十年代初大庆的石油开采,拥有着中国能源电力项目不可小视的巨大潜能。电影展现着一个生活条件艰苦但蓬勃发...
西方第一部正面表现中国抗日的纪录片,“电影战士”伊文思这样记录
伊文思就坚定地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十余次来到中国拍摄了《早春》《愚公移山》和《风的故事》等影片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中国风貌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见证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变迁这些纪录片为世界认识中国开了一扇窗他还曾建议廖承志拍摄《白求恩大夫》...
荷兰纪录片大师伊文思:从“四万万人民”到“风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伊文思在周恩来的邀请下数次访华,拍摄了《早春》《愚公移山》等纪录片,在当时新中国受到西方舆论封杀的情况下,为“世界看中国”打开了一扇窗(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在奈梅亨地区档案馆,可以看到多幅周恩来接见伊文思的老照片;1979年11月,邓颖超以“老朋友”的身份在北京饭店为伊文思庆祝了他的81岁生日。
用影像记录中国的“电影战士”伊文思
该片是记录“文革”期间中国社会的珍贵影像资料,在1976年公映。伊文思充满善意地用中国人熟悉的愚公移山,来形容当时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努力。1984年,伊文思再次来到中国拍摄纪录片《风的故事》,这是他拍摄的关于中国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电影生涯的收官之作,1988年才制作完成。他希望通过此片告诉人们,“和平是最...
伊文思历时四年,用电影留住了一代女性的芳华
愚公移山《伊文思看中国》第三集先导片1971年,伊文思应邀来到北京,周恩来总理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问:你怎么没带摄影机来?那时的中国亟需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伊文思意识到:中国需要一部电影。此后5年,伊文思与女友玛斯琳·罗丽丹(真理电影《夏日纪事》参与者)一起拍摄制作了长达12小时的电影《愚公移山》。
...西方第一部正面表现中国抗日的纪录片,“电影战士”伊文思这样...
伊文思就坚定地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十余次来到中国拍摄了《早春》《愚公移山》和《风的故事》等影片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中国风貌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见证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变迁这些纪录片为世界认识中国开了一扇窗他还曾建议廖承志拍摄《白求恩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