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让文化遗产有尊严
《登场了!北京中轴线》节目剧照。《我在故宫修文物》电影海报。以上图片均为片方提供。制图:蔡华伟、张丹峰学的是建筑专业,做过城市规划,后来又进入文博单位,单霁翔说:“虽然我没做到‘择一业,终一生’,但这些经历,都能在文化遗产这个大的概念下联系起来,以综合性的视野,讲好中华文化的传承故事。”爱穿布鞋,...
让文化遗产有尊严(传承之光)
启发源于2016年首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原本只是想把修文物的故事讲出来,“觉得这种慢节奏的片子,观众应该主要是中老年”,没想到“年轻人最喜欢,第二年,上万人报考故宫,想来修文物”。单霁翔由此看到了影视节目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巨大潜力,从此一发不可收。他不仅自己参加,还带动更多专家学者和文博单位走进...
人民日报金台论道:历史文物如何与现代重逢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路径是这样的:最初在央视播出并没引起多大的反响,后来,当故事被上传到某弹幕视频网站后,迅速跻身热搜榜,俘获了大量90后粉丝。不少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传承面临危机,最大的抱怨是缺乏年轻人的关注和热情。当今年轻人难道天然与传统绝缘、和文物有隙吗?《我在故宫修文物》显然已经给出了答案。
我在故宫修文物:用数智技术“复活”紫禁城
每年春节,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活动无疑是京城春节一大看点2019年1月21日故宫博物院首次复原了消失近200年的“天灯”和“万寿灯”春节期间它们竖立在乾清宫前的丹陛上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兵勘院技术人员数字化采集故宫万寿灯数据,助力“消失”近200年的文物“复活”为了让这些消失...
猫眼联合出品《我在故宫修文物》能否成为又一部现象级纪录电影?
《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于本周末正式登陆全国院线。此前在全国巡回路演中,各地观众和媒体朋友们对该片赞不绝口,给予了很高评价,纷纷表示“远远超出预期”。在本周初北京举办的首映礼上,导演萧寒对电影受到热烈关注表示欣喜,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影响到更多年轻人。这部影片
大国工匠 在故宫择一事钟一生
大国工匠在故宫择一事钟一生转自:北京青年报亓昊楠在修复钟表北京人,80后,故宫博物院文保修复部钟表修复师,国家级非遗“故宫古钟表修复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曾出演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目前已修复古钟表100余件(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北京故宫博物院钟表修复师王津和徒弟亓昊楠,在片中...
故宫孔艳菊:从文物修复中对望历史
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为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镀上了一层神秘又富有魅力的匠人光环,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跃跃欲试。“我们这个团队现在有12个人,每个人都有非常好的知识背景和技术能力。”孔艳菊颇为自豪地说,“我们有从央美和清华工艺美院毕业的学生,还有学珠宝和材料的精英。大家共同研究、互相启发...
故宫文物修复师:匠心妙手,守护文脉
在清宫中,这种工艺大体上是从乾隆时期才开始大量出现的,以此为依据,我认为这件文物更可能是清中期以后的”。“看来做文物修复,不光是修修补补,还得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记者感叹。“做这一行,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修复技术,还要掌握丰富的文物知识。”刘恺频频点头,“这些年,我们小组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借助...
故宫里修文物 传承中显匠心
修缮、复制故宫文物之余,作为京作榫卯艺术馆馆长的刘岩松还长期向社会宣传推广京作榫卯文化。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前往该艺术馆采访刘岩松,了解其在故宫修缮、复制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京作榫卯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不用钉子却能“百年牢”查阅资料可见,榫卯结构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单元构件以穿插咬合的方式...
...专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
这得益于单霁翔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我在故宫修文物》节目在网络上的突然爆火,让他发现了如何在古老的文化遗产和年轻人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央视《国家宝藏》拍摄,他亲自推荐除了故宫以外的8家博物馆,说服他们试水综艺;《万里走单骑》更是亲自参与策划,并随节目组奔走于全国各地,通过行走、交流的方式讲好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