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中国问题》对文化建构的启示
罗素《中国问题》对文化建构的启示转自:团结报□牟洪建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也是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他著的《西方哲学史》对中国西方哲学史研究...
罗素|论现代中国
科学是我们敬奉的神祇,我们会作《圣经·约伯记》中的祷词:“他必杀我,我没有指望。”听着这样的祷词,科学杀了我们。中国人没有这方面的缺陷,他们的缺陷刚好与此相反。他们认为,只要有了诚意,什么都不缺了。我想举一个例子。中国政府聘请的林业顾问、美国人佘佛西曾于1919年1月在英国公使馆作过一次演讲,题目是...
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丨罗素: 人生的三种激情
我发现人生是值得的;而且如果能够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我会欣然接受。选自《罗素自传》序罗素诺贝尔奖作品↓西方哲学史+幸福之路↓100位诺贝尔文学奖大师的100个绝美金句连续6年提名诺奖,她会是2024最强黑马吗?
罗素| 赞美闲暇
文字|选自《赞美闲散》,[英]伯特兰·罗素著,仝欣译,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2024-05图片|摄影师RomanFox、hiro、LaviniaCernau、TanguyDelavet、LisaHabets、NickPrideaux、NiravPatel作品编辑|雨息原标题:《罗素|赞美闲暇》
百年前,哲学家罗素对中国的震撼预言
20世纪初,哲学家罗素拜访中国,两年后写下《中国问题》。书里预言:“中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完全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真是惊人的预见。罗素此书是写给西方人看的,字里行间真正关怀的不是中国,是西方。当时他对西方文明感到失望,于是到中国寻找别的答案和新的希望。
罗素:数学这门学科,你永远不知所言为何物,也不知所言之物是否为真。
——罗素1901年,英国逻辑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在文中写道:“数学可以被定义为一门学科,在这门学科中,你永远不知所言为何物,也不知所言之物是否为真(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这一评价既清晰又生动。罗素不仅没有将数学的不确定性视作有害的,而且还字字句句地大声宣告,这恰恰就是数学之所以是数学...
罗素:为何要赞美闲暇?
《赞美闲散》,[英]伯特兰·罗素著,仝欣译,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2024年5月。原文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同我这代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听着“撒旦差闲汉,欲把坏事干”这样的谚语长大的。作为品行端正的好孩子,我对这类教诲深信不疑,并以此约束自我,努力工作至今。不过,虽然这种道德标准一直左右着我...
英国哲学家罗素:我不想揭中国人的短,但中国人有三个很大的缺点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因其思想深刻、学识渊博,在二十世纪初期的学术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罗素出生在一个思想开明的家庭,父母都是追求真理的学者,这样的家庭环境为他日后的学术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罗素也成功地被世界著名学府剑桥大学录取。
九十年前,哲学家罗素说:每天工作四小时,一切都会好起来
九十年前,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每天工作四小时,一切都会好起来。在《赞美闲散》中,罗素强烈反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超负荷工作,“将工作视为美德的信念,已经对现代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破坏”。他认为,人类要过上幸福生活并释放全部潜能,不是通过更努力或更聪明地工作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利用闲暇的非凡力量。
1901-2024 |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获奖词
卡尔·施皮特勒(CarlSpitteler,1845-1924),瑞士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受难的普罗米修斯》等。1919年,作品《奥林比亚的春天》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1920年克努特·汉姆生(KnutHamsun,1859-1952),挪威小说家、戏剧家、诗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