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将军霍去病,他的墓石雕丰富多彩,到底都有何意义?
霍去病墓石刻作品体型硕大、风格奇异,此种形式的作品在中外雕塑史上都极为罕见。石雕在放置上,《马踏匈奴》安置墓前,其余大部分则是被散置在墓冢之上,令祁连山更具有的象征气氛。霍去病墓前石雕是我国国代石雕艺术瑰宝,西汉早期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大一统的局面,推动了楚、汉文化的交融以及长期与北方匈奴民族的战...
“致敬长沙窑”薪传承陶艺作品展——推介艺术家黄晓兵
其作品背后蕴藏着可以延展的想像空间,展现了一种充满哲思的精神世界。《天空??裔》系列作品,是艺术家黄晓兵以陶瓷为创作媒介,历经十年持续创作的重要作品。几千件不同造型的鸟雕塑,展现了他坚实的艺术功底和独特想象力。这些形态各异的“鸟”在他的作品中成为精神寄托的象征。作为艺术实践者,他的创作以隐喻的方式...
汉武遗风,千秋传颂
茂陵的陪葬墓众多,其中包括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历史名人的墓葬。这些陪葬墓星罗棋布,蔚为壮观。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雕,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是用一块完整的石头雕刻而成的,马踏匈奴是将敌人压服于体下的立马,四蹄稳稳地立在基座之上,显示出正义不可侵犯之势。
霍去病墓葬设计之内涵是什么?
此外,霍去病墓附近还有各种动物石刻,其中一件名为“伏虎”的石刻长2.01米,宽0.84米,最初位于封土东部,被认为是一件充满浪漫情怀的作品。这只老虎姿势矫健,敏捷地表现出斑纹,仿佛能感受到柔软的皮肤,尾巴并非松弛下垂,而是盘绕在背部,彷佛在警惕之中。在汉代,虎的形象象征国家的强大和军队的威武。汉代墓...
霍去病墓:汉代的石雕群
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记:“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有丞。属官有……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由此可以推断,霍去病墓的石雕,应该为左右司空所造。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16、“平原乐陵宿伯牙”刻石...
“祁连山”的迷雾——西汉霍去病墓的再思考
图3“汉霍去病墓”碑,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督邮使者程兆麟立图4茂陵图,采自声雷修、张埙纂《兴平县志》卷二十五,清乾隆四十四年刻本图5兴平县图(局部),采自顾声雷修、张埙纂《兴平县志》卷二十五,清乾隆四十四年刻本1907年桑原骘藏踏访霍去病墓时,其北100多米处尚存一土丘,前有清康熙三十六(1697)年...
...马踏匈奴鹰”?首师大考古发现,这件铜奔马与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有关
因此,这件著名的“马踏飞燕”汉代铜奔马应该改名为“马踏匈奴鹰”。马踏匈奴西汉陕西兴平霍去病墓据了解,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东汉青铜作品,从1969年10月出土以来,已经有50多年的研究历史,最初是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将其定名为“马踏飞燕”,后又有“马超龙雀”“天马逮乌”“马神天驷”等诸种...
茂陵·霍去病墓石雕群:中国石刻的经典
雕塑家吴为山则说,古拙的技法,让这件作品完美地形成了线、面、体相融的造型,增加了写意,直抒胸怀。考古学家王子云在《西汉霍去病墓石刻》一文中说,马踏匈奴是一件在造型的解剖和动态上充分表现着古朴的作品,这是西汉造型艺术的特有风格,非常恰当地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完整性。
潍坊青州小学教师偶然发现汉代马镫实证
我国学术界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关注马镫问题,武伯纶先生认为,陕西兴平县霍去病墓前石刻“卧牛身上的镫形小系短,不合于实用,因而有人疑惑是后人戏作的,不能作为西汉已经用镫的实物例证”。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学者们一般把马镫出现的时间定在3—4世纪,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马镫是长沙出土的西晋永宁二年(公元302年)...
美术经典|霍去病墓大型石雕群的造型艺术赏析
《马踏匈奴》像高168厘米,长190厘米,是霍去病墓石雕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石刻刀法洗炼,形神兼备。一匹气势轩昂、庄重雄强的战马,一只前蹄把一个匈奴士兵踏倒在地,匈奴士兵手执弓箭仰面朝天,露出畏惧的神情。寥寥数笔,表现出大汉帝国的强盛和霍去病的赫赫战功。雕塑家吴为山先生赞其“线、面、体相融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