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5首经典诗作:卖得鲜鱼二百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在本文郑板桥的五首诗歌中,《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通过描绘渔民日常的辛勤劳作,反映了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与朴素。《题画兰》中,郑板桥通过对兰花的描述,借物抒怀,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品格的理想。《新竹》则通过竹子的生长象征年轻一代的崛起。《咏梧桐》中,郑板桥通过梧桐树的形象,隐喻有才之士...
打工人发疯,郑板桥还是太全面了
▲郑板桥《竹石兰花图轴》(乾隆二十九年)上海博物馆藏好家伙,这不就是当代打工人的心声吗?!有工作的时候烦工作,没工作的时候烦找不到工作……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清朝“打工人”郑板桥主打一个生气就骂,直言不讳。郑板桥之所以这么爱骂人,也是因为——那些人确实该骂他道德高尚、人品正直。有一...
郑板桥《兰花册》,疏朗劲峭
钤印:郑.燮、橄榄轩(二)春日渐天长,春气满迳芳。画兰(无)别个,只画郑家乡。板桥。钤印:郑大、橄榄轩(三)风虽狂,叶不扬。品既雅,花亦香。问是谁与友,是我郑大郎。板桥。钤印:郑燮之印、丙辰进士(四)板桥郑燮。钤印:郑燮之印、扬州兴化人、谷口(五)却是杨妃新浴罢,薄罗裙繫请君看。
郑板桥“家”里的荷花开了!
郑燮兰花册乾隆辛酉(1741年)作形式:册页(十二开)水墨纸本尺寸:28x38.7cm.,约1.0平尺(每幅)若是对照着一景一物,打开板桥的书画作品,岂不就是一次“审美实操课”?从板桥故居踏入,即见南北8间的清代民房建筑,粉壁黛瓦,兰竹萧疏。板桥偏爱青竹,几乎“无竹不居”,这是他对自己生活理想和爱憎态度...
一位诗书画三绝的文艺复兴的中国才子–郑板桥
他的书法与绘画受到东晋王羲之的启发,郑大师的行书力透纸背,飘洒自如。他笔下的竹子,可以说是竹中龙凤,细腻又充满动感,每一笔都透露出他高洁和坚韧的个性。他不仅画竹,兰花、石头、果子在他手下也栩栩如生。他的《兰竹石图》至今仍被奉为神作。诗词郑板桥的诗词,简直是哲学加自然的完美融合。他擅长七言...
郑板桥的真(四)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1766年1月22日),板桥在寒冬时节离开人世,享年73岁(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此时,他院中的绿竹,在冬日中依然挺拔俊秀;破盆中的兰花,依旧散发着幽远的清香。启功先生有诗道:“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萧寥。朱文印小人千古,二百年前旧板桥。”
丁申阳:“一幅优秀的草书作品,应该以‘情’书写”
《女儿谷》比较深层地反映了社会问题,片头就选用奇崛的书体去表现;于本正导演拍摄的反腐电影《生死抉择》,体现了正大气象,片头就用行书去表现;吴贻弓导演的电影《阙里人家》,因为是农村题材,所以就用朴素的风格去表现;张建亚导演的喜剧电影《绝境逢生》,片头就用郑板桥那种比较有趣的书体去表现……丁申阳说,电影作为一...
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读于希宁的花卉作品
清代画家郑板桥论画竹,有关于“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的论述,认为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辩证地论述了花鸟画创作中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艺术创作离不开画家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艺术作品绝不是自然物的翻版,而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再造,赋予所表现的题材以新...
郑板桥笔下的竹韵: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3.《兰竹芳馨图》:此画将竹子与兰花相结合,竹子的坚韧与兰花的高洁相映成趣,展现了郑板桥对君子品德的颂扬。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学内涵,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郑板桥#竹子画#传统文化#...
也说"丰富多样"的神农架
郑板桥喜欢画盆兰,在其现今存世的画作中,犹以兰花的画作数量最多.郑板桥在其兰竹画中,经常会有意添加一两块石头,其创作理念和品位是":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兰竹石,相继出,大君子,离不得".郑板桥的兰竹石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题写在画作上的诗句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片青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