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最后一年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36岁的苏轼生平头一次踏上常州——这片已无数次出现在他的诗文与想象中的土地。登科入仕后,因不满王安石变法,苏轼多年来一再自求外放。这年,他的愿望终于实现,朝廷命其通判杭州。七月,苏轼举家离京南下,一路上,先到陈州(今河南淮阳)看望了当时在当地担任州学教授的弟弟苏辙一家,...
赏析苏轼《黄州寒食帖》
综上所述,《黄州寒食帖》作为苏轼艺术生涯中的璀璨瑰宝,不仅是其书法技艺与文学造诣交相辉映的巅峰之作,更是其一生坎坷经历与深邃思想情感的直接抒发与真实映照。这幅作品,以行云流水般的笔触,融合了苏轼独有的豪放不羁与细腻温婉,每一笔一划都仿佛是他心灵深处的低吟浅唱,倾诉着被贬黄州期间的孤寂、坚韧与超...
苏东坡有多喜欢辩论?遇到这样的事也要大讲道理
这些故事当然并没有记录在正史中,而是国学大师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中的描述,传记中的苏东坡形象更鲜活生动,读者仿佛能够跟随他经历他的所有趣事及生平。在《苏东坡传》的序文中,林语堂表示,他之所以写《苏东坡传》,完全是因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喜爱,愿意身边时刻有这样一位博学又有趣的人物相伴。为了完成这部作...
一千年前苏东坡的杭州“一日游”路线,这群citywalker复刻了一趟
《苏堤春晓》重在表现苏轼作为“俗人”“官人”“文人”“爱人”的丰富形象内涵,巧妙选取了苏东坡两次杭州任职的经历,围绕出世、入世两个抉择展开对话,语言风趣诙谐又充满思辨。在该剧中,观众可以看到苏轼全新的一面,即苏轼的喜正剧面孔。剧中,苏轼形象的喜剧型外观中其实有着深度的正剧型品质内核,由此形成喜剧...
苏轼一生的书法,太珍贵了,罕见!
苏轼一生的书法,太珍贵了,罕见!治平二年(1065)三十岁任京城汴梁。五月,丧妻王弗。「宝月帖」纸本行书|23.2×17.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熙宁二年(1069)三十四岁王安石新法。「治平帖」纸本行书|29.2×45.2cm故宫博物院藏熙宁四年(1071)三十六岁...
“横刀立马”辛弃疾
以辛弃疾为主角的影视作品写作中遇到的困难是:很多此前有过结论的历史事件都要重新加以考证和确认,以表见传主在历史各个紧要关头的决断是否确当,其卓识远见又体现在何处(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辛弃疾是元人所著《宋史》中充分肯定和大力表彰的人物。《宋史·辛弃疾传》以编年为序,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辛弃疾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南渡以后...
从苏轼到苏东坡 音乐剧《大江东去》一展千古文豪黄州“蝶变”
音乐剧《大江东去》着眼于苏轼在黄州脱胎换骨成为苏东坡的经历,深入挖掘东坡精神在当下的时代寓意,将宋代美学、中国传统审美、现代艺术观念相结合,以东方风格的音乐剧艺术呈现传统文化内核与中国美学精神,展现黄州的风土人情和东坡文化的深厚底蕴。剧情方面,团队深入研究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与文学作品,挖掘苏轼在黄州时期...
【文史英华】三苏生平通俗演义(六)——颍扬之治:造福一方拒扰民
三苏生平通俗演义(六)彭飒颍扬之治:造福一方拒扰民元祐末期,苏轼知颍州,拒开八丈沟,整治西湖;后知扬州,上疏宽免积欠,罢扬州万花会。元祐年间,苏轼第二次奉旨回京,但很快又离去元祐六年(1091)二月,苏轼以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院的主官)召还入京。
南博“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特展换展上新,多幅珍贵宋元...
著名书画鉴定大家杨仁恺先生也对这件珍贵的书法作品作过考证,他的观点是:《后赤壁赋》书写者是宋孝宗赵昚。目前,学界多接受杨仁恺的观点,将此卷书写者暂定为宋孝宗赵昚。但《后赤壁赋》的书写者无论是宋高宗赵构还是宋孝宗赵昚,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两位前后继位的皇帝都是苏轼的“粉丝”,高度推崇苏轼诗文,生平...
循着苏轼足迹 发现神州之美
“苏轼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旅行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遇见,遇见那些让我们的人生赖以充实的山水、人和故事。”活动现场,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雨以《旅行,是一场偶然的遇见与必然的成就》为题,带领观众跨时空“旅行”至宋朝,感悟苏轼旅行的精髓。她说:“旅行也是为了彼此成就,那些风景和经历成就了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样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