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电影《只此青绿》编剧徐珺蕊:在后台深处,听花开的声音
在今年的国庆档电影中,由舞蹈诗剧改编的电影《只此青绿》如同一股“青”流,甫一上映便获得豆瓣评分8.0,位居同期电影口碑榜首。不少网友用“古典美的极致”“民族文化之光”来形容这部电影。的确,自2021年首演以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1000多天里走过70余座城市,演出近600场,几乎每场都是“一票难求”。
媒介转译间的交融与再生——文学作品《我的阿勒泰》“互文性”的...
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理论逐渐发展出戏剧性改编、小说式改编、散文式改编和诗式改编、后现代主义改编和跨文化改编等。《我的阿勒泰》采用的是戏剧性改编方式。戏剧性改编主要是指影视作品注重连贯性、戏剧(冲突)性、叙事性和动作性等的改编原则和方式。影视剧《我的阿勒泰》具有浪漫文艺的诗性氛围,但影片结构故事线索连贯、...
21世纪每年选一部电影,华语代表竟是……
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老男孩》所代表的、朴赞郁一直在拍摄的电影类型的特殊性:规模宏大、场面壮观、魅力四射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并没有为了在国际上获得认可而主动迎合或阉割。这并不是说《老男孩》——朴赞郁的第五部电影,也是奠定他国际知名作者导演地位的作品——完全没有受到外来影响。《老男孩》讲述了一个...
《我的阿勒泰》走进北大,导演等主创分享电影化创作+剧集式叙事
《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李娟的同名散文集,也是国内首部散文IP改编剧集,作为崭新IP类型赛道的引领者,主创团队是如何跨越两种语言介质的?导演编剧滕丛丛则现场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案例分享课,她从导演角度出发,从剧本创作、角色塑造、摄影、场面调度、声音元素、剪辑六大方面阐释了在《我的阿勒泰》中的电影化创作思考。在...
115件作品入围首届金芙蓉文学艺术奖终评,有你熟悉的名字吗?
(三)散文1.《成都传》蒋蓝2.《蓉漂记》樊雄3.《在成都》聂作平(四)报告文学1.《华西坝的钟声》谭楷2.《三千年前的“双城记”从“三星堆”到“金沙城”(上下)》易旭东3.《中国有个战旗村》杨虎(五)儿童文学1.《卖词语商店》廖小琴...
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看影视作品与城市双向赋能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是阿勒泰地区与影视团队的一次优秀合作案例(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作家李娟创作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记录了作者在本地生活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则把阿勒泰的美好时刻,一帧帧地呈献给全国观众,让神秘而又美丽的阿勒泰获得了更多关注。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风光。新华社发在影视作品拍摄...
《我的阿勒泰》: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新样本
导演滕丛丛恰好和我们这个项目的总制片人齐康老师是北京电影学院同一届的同学,两个人在沟通中一碰撞,就决定‘那我们就尝试一下,把这样一个散文作品以一个迷你剧的形式来进行改编。’在国内创作环境下,当时很少有人去进行这么短集数的剧集创作,把散文作品《我的阿勒泰》做成迷你剧的改编,也算是一次尝试和创新。”...
西湖荣誉|选片札记:借光影之火,窥见世界
这也和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有关,早期的优秀作品太深入人心,人们觉得优秀的纪录片就该是这个样子。这导致很多片子以客观为准绳不去通过声音设计和更自由的剪辑更加精准地表达创作者的感受,有些束手束脚。纪录片不是只有观察式(observational)这一种呈现方式,还有论文电影(essayfilm)、真实电影(Cinémavérité)等其他形式...
瑞士真实影展落幕,我们应该关注这些华语作品
瑞士真实电影展作为世界纪录片电影的重要展示平台之一,一直引领着世界纪录电影的发展潮流。虽然竞赛环节已正式落幕,市场展映仍在不断进行中。本次瑞士真实电影展不乏有中国作品的身影,今天为您带来关于导演张家诺《四乐章》《古镇/弄堂/码头/江河》的创作采访。
吴紫嘉:论电影《黄土地》的艺术价值
电影《黄土地》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作,已经成为中国民族电影的经典,也是作为一个电影流派的中国西部电影的代表作。其艺术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传统叙事性结构的突破(一)叙事线索上的改进中国传统电影一直以来都深受“影戏”观念的影响,平铺直白的台词叙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影视界的弊端,导演对于“文学性”和“戏...